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周力

  • 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简介: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术骨干”,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盛泉学者”。先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IDE-JETRO、北京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工作。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工作。现任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以通讯作者(且/或第一作者)身份,在《经济研究》、China Economic Review等核心期刊发表CSSCI/SSCI/SCI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

  • 图书
  • 文章
  • 江苏农村发展报告(2022)
    周力 主编 2022年02月出版
    本书基于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hina Land Economic Survey,CLES)的调研结果,介绍2021年江苏省农村经济及社会发展概况,并针对相关问题对现有政策提出补充和完善建议。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概括了2021年江苏农村发展总体形势,并对今后提出展望;第二部分是建党百年特别报告,分别从建党以来江苏土地政策、农业经营、农村金融、减贫经验四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三部分是乡村振兴专题报告,重点关注了江苏工商资本下乡、数字乡村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发展、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农村居民生活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热点问题,深入剖析现实问题;第四部分是案例篇,选取了7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实际情况展示江苏省在乡村振兴中的探索道路;第五部分是附录,整理总结了2021年江苏乡村振兴发展大事记和重要政策文件。本书认为,江苏农户乡村振兴满意度基本达到“较为满意”程度,但在涉及农户收入的项目上,农户的预期和现实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江苏省在土地政策探索和实践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并积累了宝贵经验;粮食单产显著提高;农村正规信贷可得性提升明显;参与信贷农户的平均信贷规模、正规信贷可得性和信贷的生产用途比例都有了很大提高;农村营养、健康、教育、住房等多维贫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要将摆脱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新征程的重要目标,在防止返贫的基础上,采用开发与救助并举、城乡统筹的方式促公平、谋发展;江苏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户收入的带动作用较强,要加大对工商资本下乡投资的行业指引,畅通工商资本上山下乡渠道,并使广大农民群众得益;江苏数字乡村建设处在起步阶段,要增强数字乡村建设的机遇意识,加强和推进乡村的数字基建工作,构建高效的数字乡村治理模式,提升农民数字化素养的培训质量;江苏农业碳排放总量及其占江苏碳排放比重和全国农业碳排放比重逐年下降;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提升农户人均纯收入;乡风文明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在提升农民主体意识、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加强移风易俗工作上继续推进;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农村居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目标初步实现。同时,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存在区域间不平衡、区域内不平等的问题,本书提出发挥区域优势、推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融合互补,以实现区域间均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农村居民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的影响,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要性的认识不足,对政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为不能充分理解,责任意识、参与意识不足。
  • 江苏农村发展报告(2023)
    周力 主编 2023年05月出版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三农”发展的关键目标和重要途径,将为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重大贡献。本报告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hina Land Economic Survey,简称CLES)数据,结合江苏省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关注的任务目标,展现江苏省在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问题,以期为全面提升江苏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提供政策依据。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概括了江苏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与成功经验,并对今后提出展望;第二部分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别报告,围绕基础设施、数字农业、乡村治理和农民素质四个方面的现代化展开讨论;第三部分为乡村振兴专题报告,重点关注了江苏农村金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素市场、化学投入品减量化、集体经济组织、人居环境、公共文化服务和农村养老等热点问题,深入剖析现实问题;第四部分为案例篇,选取了六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实际情况展示江苏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第五部分为附录,由2022年江苏农业农村发展大事记、重要政策文件和农户调研数据分析报告构成。本书认为,江苏省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主体单一,传统基建“重建轻养”、新型基建技术研究不足,地区分布不均衡,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完善、数字化人才缺失等问题;市域间数字农业建设仍存在一定差异,农业数据资源体系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技术应用不足,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不充分;乡村治理现代化基本实现,但普通村民的参与度和公共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民现代化素质发展存在短板,应加速产业融合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培育“新农人”;农户对非正规信贷仍有一定程度的依赖,缺乏抵押和担保、网点少、手续麻烦以及觉得自己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而放弃申请银行贷款是农户偏好非正规信贷的主要原因;江苏省农业已实现碳达峰,水稻种植的技术创新、化肥农药的施用问题、落后的生猪养殖技术是当前江苏省农业碳排放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农村要素市场发育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专业中介机构参与耕地协调流转占比较低、农村闲置劳动力资源剩余、大数据技术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范围较小等问题;农业化学投入品减量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实现了“减量增效”的目的,农业面源污染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集体经济组织结构亟待优化,必须尽快完善激励机制、发掘管理人才,建立多元管理主体、完善清产核资工作,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合理分配收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农户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度不高;江苏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为满足农村居民的养老服务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是受众较广的社会养老服务方式。
  • 2021年江苏农村发展形势与展望
    2022年02月 出版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本报告基于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计算得到乡村振兴指数、乡村振兴满意度指数、农户幸福感等指标,展示2021年江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和新问题。本报告最后总结展示了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对江苏省农村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 江苏百年减贫的历程、经验及展望
    2022年02月 出版
    1921~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抓住反贫困这一主题,并将其融入、贯穿于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百年间,江苏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有计划、有组织地连续实施多轮大规模扶贫开发。本报告系统描述了江苏省百年来的脱贫工作历程。在此基础上,本报告基于卜凯农村调查数据与CLES 2021年调查数据的对比,发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成效斐然,江苏省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呈现质的飞跃。现阶段,摆脱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目标,江苏省应在防止返贫的基础上,采用开发与救助并举、城乡统筹的方式促公平、谋发展。
  • 2020年江苏农村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2021年05月 出版
    2020年,来自南京农业大学7个学院的14位教授、副教授,带领169位调研员,完成了中国土地经济基线调查。调查内容涵盖脱贫攻坚、农业产业组织、农村土地管理改革、农村生态环境和乡村治理等研究主题,试图整体性地展示江苏农村发展现状。本报告展示了2020年江苏农村的十二个重要问题和发现,并结合后文总结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 2020年江苏省脱贫攻坚工作状况分析报告
    2021年05月 出版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后,江苏决定“十三五”期间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本报告阐述江苏省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成效,并重点分析江苏省实施的“五方挂钩”、南北帮扶、土地财政扶贫政策等具有本省特色的脱贫致富奔小康重点工作。在此基础上,本报告为江苏省有效防止返贫、推动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