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胡乐明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智库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常务副理事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组评审专家,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会、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现代经济理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等多个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以及交办课题多项。

  • 图书
  • 文章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胡乐明 张旭 主编 2022年04月出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和系统化阐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对习近平经济思想进行了较长时期的研究,出版和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集主要汇集了近两年来所内在职学者撰写并已经公开发表的部分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既是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的一个总结,也为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方向。
  • 政治经济学前沿报告(2019)
    张旭郭冠清胡怀国 副主编 ; 胡乐明 主编 2019年11月出版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科研团队进行深入研究,对2018年我国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做出系统梳理和评价。全书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进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进展、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进展、国外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展以及改革开放40年研究进展。另设置附录,包括2018年政治经济学大事记和2018年政治经济学主要著作、论文选目。全书视角广阔、学术性强、内容丰富。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发挥国家级智库的学术引领作用,提升我国政治经济学的整体研究水平。
  • 政治经济学前沿报告(2020)
    胡乐明 主编 ; 张旭 胡怀国 副主编 2020年11月出版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科研团队集体合作成果,对2019年我国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价。全书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进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进展、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进展、国外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展以及新中国70年研究进展。另设置附录,包括2019年政治经济学大事记和2019年政治经济学主要著作、论文选目。全书视角广阔、学术性强、内容丰富。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发挥国家级智库的学术引领作用,提升我国政治经济学的整体水平。
  • 贫困治理理论和中国经验
    张红杰陈雪娟 副主编 ; 胡乐明 主编 2021年07月出版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科研团队与国内同行集体合作、联合攻关的成果,对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灭绝对贫困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价。全书视角广阔、内容丰富,包括贫困治理的一般理论与模式、贫困治理的国别比较、中国贫困的特点与治理难点、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贫困治理的经验以及中国贫困治理的世界意义。另设置附录,包括中国贫困治理的经典案例和中国贫困治理的主要文献。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发挥国家级智库的学术引领作用,提升我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关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整体水平。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2022年04月 出版
    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下文简称“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此后,理论界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尝试从分析方法、理论内容、政策体系和时代价值四个方面,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发展及其如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以期进一步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的系统化、学理化,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协同提升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2022年04月 出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时代课题,正式将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相区分、讨论两者之间的转化,是对“社会主义优越性”认识的重要理论推进。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容易出现两个方向上的理解偏误:一是认为社会主义制度自身具有优越性,只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其制度优势就必然能够发挥出来,从而忽略了现实绩效的价值;二是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足简单地归因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缺失,以一时一地的发展不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存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偏误,源于同一个逻辑误区:将作为条件的优势与作为结果的绩效简单等同,忽略了两者相互转化所需的条件,从而未能准确理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类似于劳动价值论中价值实体与市场价值量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按照劳动价值论的价值规律原理,价值创造环节的劳动消耗量构成价值实体,市场上价值实现环节所表现出的价值量,即体现为交换价格的市场价值量,与价值实体相一致。但是,两者的一致性是有条件的,即市场供求双方的充分竞争。如果忽略了这个条件的必要性,把价值实体与市场价值简单等同,把垄断和其他外部干扰因素导致的两者的偏离视为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就会陷入理论的偏误。同时还必须看到,在动态视角下,正是这个约束一致性成立与否的条件构成了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使价值实体和市场价值总是处于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矛盾运动过程之中。在矛盾运动过程中,价值实体和市场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激励着各经济主体的竞争行为,通过竞争的优胜劣汰,调节着社会总劳动在各行业部门的配置,从而推动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经济运行效率的持续改善。从中我们不难得出把握这种辩证关系的基本原则:明确两者的区别,确定两者相一致(或相互转化)的条件,并在动态分析中展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矛盾运动过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其重要理论价值就是切入了上述方法论原则的起点,准确区分了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明确了两者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在理论上揭示了作为条件的优势与作为结果的效能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更进一步,准确把握这一对立统一关系的关键在于,将其推进至动态视角下,分析两者相互推进的动态过程,即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相互转化、协同提升的运动过程。上述分析只是方法论一般原则上的总体性概括。将这些原理展开,具体阐明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协同提升的动态过程,还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回答:何谓制度优势,何谓治理效能?两者相互转化的条件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两者的相互转化?我们尝试在具体原理上展开这一逻辑,并深入到其动态过程内部,探讨其具体的实现路径。在具体理论层面,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表明,探讨这一议题需要将研究视角深入制度体系内部,系统考察制度的执行力和适用性问题,并在制度演化的历史过程中展开动态分析。在制度体系构成、制度执行力和制度优化的动态过程方面,制度研究与演化经济学的“制度构成”和“组织遗传学”等分析工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借鉴并改造这些分析工具,围绕党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领导者和关键行动者地位展开动态分析,有助于我们理清上述理论逻辑,准确把握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相互转化的发展运动过程。在现实层面,苏联解体和当前西方国家的政治衰退现象,也从反面佐证了动态视角的重要性:无论制度具有怎样的潜在优势,或者曾经取得过如何突出的治理效能,都必须持续不断地推进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否则一旦陷入“一成不变”的僵化状态,就必然会出现低效甚至遭遇失败。因此,从发展运动的角度看,潜在的制度优势不等于稳定的治理效能,一时的治理效能也不能取代制度优势的持续更新。只有在持续的制度建设中不断推进制度优化,才能使制度体系永葆活力。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进展
    2019年11月 出版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契机,掀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高潮,各种纪念活动和学术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通过CNKI的关键词、主题和篇名的检索发现,《资本论》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收入分配问题,成为2018年研究的主要议题,并在论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否具有相容性这一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一定的进展,同时也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研究、价值转形、社会再生产、经济周期等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报告试图对这些研究领域的进展加以介绍,希望能为关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前沿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作为对2018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前沿研究的回顾,本专题文献的选择,更加注重文献的边际贡献,而不是对前人已有研究的重复。当然由于占有文献不足和本专题作者水平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遗漏一些蕴含着很高学术价值但由于发表在一般杂志又无人引用的文献,同时在对文献梳理时还可能出现没有准确理解作者原意的错误。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进展
    2019年11月 出版
    自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后,学术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CNKI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主题进行检索,2018年的研究文献高达2454篇,研究主要围绕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涵、形成历史、学理逻辑、理论特质(理论特征、理论创新)、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政府与市场关系、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主要矛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11个主题进行。考虑到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2018年之前已有较多的研究,且与理论特质、现代化经济体系两个主题的研究多有交叉,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主要矛盾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共谱图系,为避免重复,我们对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主要矛盾主题不再单列研究。本专题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涵、形成历史、学理逻辑、理论特质、政府与市场关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六个主题进行讨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11月 出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些新问题、新现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这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活力,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2018年,围绕着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精准扶贫、对外开放与“一带一路”倡议等问题,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11月 出版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一直处于复苏乏力、增长动力不足的状态,引发了各国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和经济发展特征的研究和分析,国内学者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大多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大致始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的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而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征和演变趋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渐渐融入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日益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征和趋势对我国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将对2018年国内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
  • 国外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展
    2019年11月 出版
    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之际,2017年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掀起了一股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热潮。2018年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国外学者延续了这一波研究热潮,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各国纷纷召开学术研讨会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例如,2018年5月5日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召开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伦敦马克思纪念图书馆组织;2018年5月12日,俄罗斯莫斯科召开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国际研讨会,俄共领导人根纳季·久加诺夫(Gennady Zyuganov)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有37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和民族解放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日本的法政大学在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召开了“马克思在21世纪”国际研讨会,伊藤·诚(Makoto Itoh)、弗雷德·莫斯利(Fred Moseley)和大卫·科茨(David M.Kotz)等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此外,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古巴等都举行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另一方面,2018年国外政治经济学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本部分试图从四个方面系统梳理相关研究:对马恩经典著作时代价值的思考,对政治经济学逻辑和方法的辩护与超越,对政治经济学经典理论的重新阐释,以及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系统梳理和客观评价国外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此基础上把握国外最新研究动向并积极开展理论对话,是推动国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题中应有之义。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进展
    2020年11月 出版
    2019年对《资本论》研究热度有所降低,主要是因为201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时间节点已过,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政治经济学界直面现实问题冷静思考,如中美贸易摩擦背后的机理是什么、数字经济有什么新的特征、脱贫攻坚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等理论问题,并在国家理论与世界市场理论、再生产与经济周期、数字经济、贫困理论、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进展
    2020年11月 出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创新发展“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上做出了创新拓展,讲出了“老祖宗”没有讲过的“新话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新境界,书写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21世纪发展的新篇章,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21世纪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人类探索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11月 出版
    2019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从国际看,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减弱,美国对华贸易摩擦升级;从国内看,结构调整阵痛、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大等老问题尚未得到有效化解,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受到一定的制约。不过,随着新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大规模减税降费等政策效应持续显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逐步建立,支持经济企稳向好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学界展开了热烈的研究讨论,本部分选取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改革、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城乡融合发展、精准扶贫与贫困问题的再认识五个方面,重点梳理本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