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潘西华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简介:

    山东济南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研究。曾发表《葛兰西知识分子思想的再审视》《葛兰西和毛泽东有关建党思想的比较研究》《葛兰西对意大利共产党建设道路的探索》《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等论文近二十篇。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研究综述
    2017年09月 出版
    本文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导论部分,包括研究背景和意义、基本概念的界定及相关问题、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2019年04月 出版
    《共产党宣言》作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和世界上传播最广的著作,在其发表170周年后仍能感受到其穿越时空的真理光芒与魅力。2018年,世界各国举行多种纪念活动,高度评价了《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国内外学界对《共产党宣言》也进行了多视角的新解读。本文认为:应从《共产党宣言》的批判性、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历史性、对现实问题的启示性等维度来把握其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 五四运动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作用与现实启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视角
    2020年06月 出版
    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创立中国共产党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拓展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与实践。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紧密联合。在新时代,弘扬五四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不竭动力;借鉴五四运动的现实启示,有助于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 社会主义国家成功管控新冠肺炎疫情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021年06月 出版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席卷了全世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政府果断采取行动,及时控制疫情。越南、古巴、老挝、朝鲜对疫情的控制远远好于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不仅为我们描绘了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而且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指导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为社会主义国家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