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辛鸣

  • 机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以哲学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道路的战略创新,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哲学、政党政治和社会发展战略。出版学术著作《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特色与优势:中国政治发展之路》《中国战略新布局》《大国核心》6部,主编《中南海议题》《日新:领导干部看中国》《忠诚》等著作25部。

  • 图书
  • 文章
  • 中国道路的哲学自觉
    辛鸣2019年09月出版
    本书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道路的战略创新进行的一系列学术理论文章汇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包括中国梦、新发展理念、法治中国、民主制度的中国创造、新型政党制度以及制度哲学、战略哲学等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哲学分析,用中国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道路的真理之真、道义之高,是认识和把握中国道路的一本学术理论著述。
  • 迈向伟大复兴的思想解放
    2023年10月 出版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思想解放,把人们的思想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知,对以中华文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自信与自觉。
  • 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道路
    2015年12月 出版
    历史方位、政治目标、意识形态乃至战略格局决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特殊性,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一定要走出也正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我们把这条路称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道路”。审慎分析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与条件,精心呵护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与推手,分清楚政治体制改革的体与用,正确选择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守住并发扬中国自己的政治优势等,构成了这一道路的基本内容。
  •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9年09月 出版
    本文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其次,本文阐述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成为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内容,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后,本文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2019年09月 出版
    本文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知其所以然,科学把握其精神实质。其精神实质集中体现在贯穿这一伟大思想始终的人民立场、斗争精神、世界情怀、知行合一等四个方面。
  • 让精神原点在时代坐标中闪耀——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红船精神”的发扬光大
    2019年09月 出版
    本文介绍了“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的精神原点,宣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色,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品格。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发扬光大“红船精神”的典范。其中,“坚定理想、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回应,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的真实写照
  • 把“中国梦”的理论逻辑讲清楚
    2019年09月 出版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把中国梦的基础问题特别是中国梦的理论逻辑进行了阐释。第一方面,寻梦:把“中国梦”的内涵讲清楚,“中国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方面,释梦:把“中国梦”的道理讲清楚,“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民生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方面,追梦:把“中国梦”的路径讲清楚,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战略要求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第四方面,圆梦:把“中国梦”的要求讲清楚,圆梦,就是要以实干兴邦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攻坚克难,为让“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中国梦的文明价值与世界意义
    2019年09月 出版
    本文从实践的逻辑: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理论的逻辑: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文明逻辑:不同的文明孕育了不同的行为模式与价值评判等层面,把中国梦的文明价值与世界意义讲清楚,以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赢得世界对中国的理解、认同与尊重。
  • 在改革开放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019年09月 出版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百年的历史进程,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社会革命实践创新相互激荡、相互促进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上的突破深化造就中国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国社会革命伟大实践的变革成就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历史飞跃。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出的伟大实践成果;第二部分阐述了改革开放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历史飞跃;第三部分论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定力与理论自觉。
  • 书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形态
    2019年09月 出版
    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由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深刻透彻批判的这一基本事实没有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代精神的引领没有变。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在场,也必须在场,继续指导我们分析和解决时代课题。第二部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时代演进中“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列宁构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体系,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形态。第三部分介绍了描绘出“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进入21世纪,“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实践探索与理论集中反映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
  • 中华文化的“讲清楚”与“发扬好”——兼论伟大复兴中的“精神独立性”问题
    2019年09月 出版
    本文第一部分概括了精神独立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独立的前提,介绍了“精神独立性”的内涵,剖析了当今中国社会精神独立性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和而不同的和谐价值观、生生不息的日新方法论三个方面对中华文化是中国社会精神独立的不竭源泉这样论断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第四部分描述了在创新性发展中实现中华文化的“现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