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黄平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任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会长、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欧洲跨文化研究所双主席之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美国研究所所长、欧洲研究所所长,兼任过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理事长、中国—中东欧研究院院长、中华美国学会会长等,是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Current Sociology、Comparative Sociology、Global Social Policy、The Sociology of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Migration等英文期刊的国际编委,曾被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大科学项目评审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转型管理”(MOST)政府间理事会副理事长、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副理事长、国际社会学会(IIS)副会长等,并担任过《读书》执行主编(1996~2006)、《美国研究》主编(2006~2014)、《欧洲研究》主编(2014~2019)等。

    黄平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变迁理论、全球化与中国社会发展、中美关系与中欧关系等,著述包括:《未完成的叙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寻求生存:当代中国农村外出人口的社会学研究》(合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我们的时代》(合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误导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China Reflected(ARENA Press,2003);主编《与地球重新签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本土全球化:当代中国西部的社会变迁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等。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包括:《西部经验:对西部农村的调查与思索》(合著,2005)、《公共性的重建》(主编,2011)、《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主编,2005)、《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主编,2006)、《农民工反贫困》(主编,2006)、《亚当·斯密在北京》(合译,2009)、《面对面的距离》(主编,2013)、《梦里家国:社会发展、全球化与中国道路》(文集,2015)、《家国天下:中国发展道路与全球治理(文集,2020)》等。

  • 图书
  • 文章
  • 西方模式与中国道路:世界历史视野下的比较研究
    黄平 主编 2022年11月出版
    中国百余年来的社会政治和学术思想变迁,始终离不开如何认识和看待西方主导乃至主宰的发展道路和模式问题。晚清民国时期就有过中西发展模式“体用”之争,五四以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通过不断探索走中国道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不断容纳中西与古今发展经验的基础之上,正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本书所收录的文章,从中国道路的历史生成和制度结构、西方模式的历史演进、全球秩序的危机与重构、中西制度的比较研究等出发,分析了中西发展模式的历史和制度差异。对中国和欧美社会发展道路的比较,有利于深化对中国道路的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坚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觉。
  • 中国道路——过去、现在和未来
    2020年12月 出版
    本文是根据作者2018年11月7日在中国政法大学所做的题为“中国道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题演讲发言整理。这是中国政法大学蓟门法治金融论坛第62讲和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第45期联合开展的活动。
  • 中国道路:经验、特色与前景
    2020年12月 出版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道路的经验,然后介绍了中国道路的普世性特征,最后介绍了新发展理念、普惠式分配、共识式理念和共享式未来等中国道路的发展理念。
  • 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程
    2020年12月 出版
    中国梦关乎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与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和我们面临的任务、目标、使命、责任、挑战联系在一起的。
  • 为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2020年12月 出版
    本文分析了为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梦贯穿中国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中国道路的逻辑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道路的普遍意义越来越大,人民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和平发展,实现梦想,造福人民
    2020年12月 出版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文化历来主张共融。我们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意志,既是我们的一贯追求,也是我们的利益所在。我们要的,是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扩张,不称霸,既不以邻为壑,更不损人利己。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将造福中国人民,而且也将造福我们的周边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
  • 中国式发展道路与世界性治理——写在G20峰会召开之时
    2020年12月 出版
    本文首先介绍了欧美面临的挑战,然后介绍了中国道路的意义。
  • 中国、世界与新天下观
    2020年12月 出版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发展与世界观演变,然后介绍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变化,最后介绍了新时代的天下观。
  • 以人民为中心创新社会治理
    2020年12月 出版
    我们党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包括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朴实的目标,深刻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创新社会治理的追求。
  • 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学思考
    2020年12月 出版
    本文首先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七个坚持”,然后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认真处理几对关系,最后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的主体地位问题。
  • 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的关键之所在
    2020年12月 出版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其次,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再次,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方面需要深化改革,一方面需要走依法治国之路。最后,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不仅要坚持党的领导,还必须坚持从严治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