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刁超群

  • 机构:中共北京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马克思早期“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化阐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概念再研究
    2018年05月 出版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内部国家制度过程中,对“市民社会”概念的使用呈现了十二种情况。这十二种理解强调“社会优先国家”,把市民社会看作非政治的独立领域。但由于特定理论用意和批判主题的需要,马克思重点抓住“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论断,批判黑格尔“国家决定市民社会”的命题。马克思以此抨击德国转型社会现实,把普鲁士意识形态当成斗争标靶。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同步写作的几封《1843年通信》是理解马克思批判德国市民社会转型的重要材料,马克思在这几封书信中分析了德国市民社会转型的复杂矛盾,寄托了重新发现市民社会“现实的个人”的理论尝试。
  • 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参照
    2022年09月 出版
    作为人类文明形态的一次重大飞跃,现代化是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与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国的特殊性与具体实际,决定了现代化的通途不是唯一的。每个国家只有探索出符合自身情况的现代化道路,才能够在保持其独立性的同时实现长远发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立足于现代化的全球视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式现代化成就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经验与发展成果,为世界共同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 《资本论》第二册手稿的文本概貌
    2019年04月 出版
    在《资本论》手稿的思想中,《资本论》第二册手稿对理解《资本论》思想世界具有重要价值。这不仅在于对恩格斯编定的《资本论》第二册及其三卷四册结构具有重要补充作用,更有助于呈现1867年后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变迁的研究视域和理论思考。从MEGA2最新文献出发,第二册19份手稿客观呈现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册的思想概况。马克思对《资本论》第二册研究与《资本论》三卷四册结构密切,1867年后也曾多次被修正扩展,揭示这些文献和思想线索,对拓宽认识《资本论》理论视野有重要参照意义。为此,要回到《资本论》手稿的逻辑体系,区分《政治经济学批判计划》和《资本论》计划,将第二册第I稿置入其中;要抓住第二册基础文稿,对马克思中断手稿的思想进行接续,在此基础上再现思想图景;对马克思的全部手稿文献状况进行呈现,寻找马克思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惑。《资本论》第二册手稿的总问题是资本流通过程,是对资本主义流通复杂关系的剖析,代表了资本主义垄断前夜马克思的最后研究成果。回到马克思的文本世界中,也不应该忽视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二卷的编辑的评判。
  • 资本所有关系的前史和理论前提——马克思对“各种形式”的理论分析
    2017年12月 出版
    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中,马克思对雇佣劳动的前史和资本形成的条件进行了考察。从广义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文本看,马克思在资本原始积累部分已经提出了雇佣劳动起源的四个条件。在对《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的分析过程中,马克思从劳动和所有关系、资本对劳动的否定维度考察了雇佣劳动产生的历史。在[V-8]以前,马克思重点落在劳动和所有关系上,在[V-8]以后,马克思落在资本对劳动的否定性上。马克思在分析亚细亚、古典古代、日耳曼三种共同体的劳动所有关系基础上,聚焦财产关系(所有关系),分析共同体的解体过程,实证资本主义起源的理论前提。马克思提出以所有关系(财产关系)的二重性来批驳蒲鲁东为代表的启蒙学派把雇佣劳动起源归为非历史的观点,从而提出劳动与客观条件的分离所形成的所有(财产)关系变迁取决于劳动方式的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最后,马克思以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为核心对货币转化为资本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资本的概念,资本是“生产关系”。
  • MEGA2中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二册手稿的处理
    2020年09月 出版
    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二册手稿进行了符合马克思原稿思想逻辑的处理,在编辑过程中也有一些重要改动。从思想探究的角度进行新的研究,为深入理解《资本论》第二册的文献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此,MEGA文献呈现的第二册原初手稿状态和学术资料卷提供的重要资源,为把握马克思的原初理论用意,判别马克思原稿和后来的《资本论》第二册整理稿之间的思想张力提供重要理论资源。
  • 对未完成的《资本论》文献进行探究的一种尝试
    2021年11月 出版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历史上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从德国讲坛社会主义者质疑《资本论》第一卷理论到恩格斯编辑整理第二卷、第三卷来进行理论回应,从第二国际理解到列宁阐释,从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到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分歧,从马克思学到MEGA编纂,《资本论》研究的命运长河异彩纷呈。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资本论》研究方兴未艾,既有历史传承中的研究惯性,也有当代阐释的理论创新。2012年MEGA2第二部分“《资本论》及其手稿准备材料”出版后,立足马克思原始文献,回到《资本论》“艺术整体性”结构,开启熔文献与当代研究于一炉已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