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姚乐

  • 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简介: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江苏海洋文化区的历史地理演进
    2018年08月 出版
    江苏的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因为濒临黄海而被学者归入海洋文化区。虽然这些地区的民风、方言、饮食等文化特征存在较多差异,但当以经济生产方式作为划分标准时,这一文化区是可以成立的。由于海岸线的历史变化很大,因此历史时期的江苏海洋文化区和今天有所不同。对海洋文化的开发,视野不能局限于今天的沿海城市,而应将过去的近海地域如苏州、泰州等也包含在内,并进一步放眼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
  • 江苏境内两汉王国历史资源的利用现状与展望
    2017年09月 出版
    两汉时期江苏境内设置过多个诸侯王国,它们留给江苏独特且丰厚的历史资源,既有以文献为载体的历史记忆,也有以陵墓、都城为代表的物质遗存。政府和民间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并已然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现有的利用状况和模式也存在种种不足与弊端,如本土视角的历史普及和文艺加工之欠缺,遗址景区旅游开发理念的落后,等等。相关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思路的转换与投入的加大。在此过程中,发达国家的部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在江苏的展开与推进
    2020年05月 出版
    千年运河肇始于江苏,大运河江苏段最具运河遗产的多元化特征,遗产类型多样、数量丰富,其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区核心面积约占全国的1/2,遗产河段长度约占全国的1/3,遗产点数量约占全国的40%。江苏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在大运河流域8个省市中优势明显,亮点纷呈,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在大运河流域8个省市中数量最多;期刊论文比重最高;有专业的官方智库支撑,形成了鲜明的江苏大运河研究组织特色,不仅重视学术贡献,重视理论阐释和学术交流,也强调对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咨政建言。目前,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的瓶颈问题已经显现,未来的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要进一步明确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的定位和目标;进一步发挥好智库作用,广泛集聚优势研究资源,提升研究水平和层次;进一步夯实研究基础;在有条件的高校启动运河学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创新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的国内外交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