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刘国光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
  • 简介:

    1923年11月23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6年毕业于云南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1951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经济学院国民经济计划教研室当研究生,1955年毕业并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入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所长,《经济研究》杂志主编等职务。1981~1982年兼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1982~1993年11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93年11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1993~1998年3月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兼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大学教授。1988年被波兰科学院选为该院外国院士。2001年被俄罗斯科学院选为该院荣誉博士。2005年3月获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2006年7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推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11年5月28日获首届世界马克思经济学奖。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中国经济大变动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经济学新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问题》等。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2年03月 出版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必须既不能搞私有化,也不能搞单一公有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发展包括私有经济在内的非公有经济,但这必须与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并进,并且这种并进要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前提下进行。这样做,才能够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使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 中国财富走向——是“国富优先”转向“民富优先”还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共同富裕”
    2012年03月 出版
    把“国富”与“民富”并立和对立起来的提法,并不确切。我国明确宣布过并实行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它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宏观经济上国退民进,公退私进的结果,使得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前的近乎零,上升到现在已经超过65%。当初宣布实行这一政策的时候,就曾提出“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口号。但是多年的实践证明,“让一部分人先富”的目标虽然在很短的历史时期中迅速完成,但“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却迟迟不能够自动实现。所以,目前我国宏观税负问题,主要并不在于政府收入占比高低,而在于财政收支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能够通过政府收支的运作,一方面实现“国富”与“民富”的良性交融,一方面推动“民富”中“先富”向“共富”的转化。
  •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关系
    2010年02月 出版
    为了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我们一方面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发展来协助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更要防范陷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作用消极后果的泥淖。我们要“以我为主”地参加公正的经济全球化过程,自主掌握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周期的陷阱。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歪曲为“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在国家宏观计划导向下,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坚持按劳分配为主,更加重视社会公平;用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来反对资本主义的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以及两极分化,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的作用限制在一定范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浊流中,高举社会主义的红旗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