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刘怀玉

  • 机构:南京大学
  • 简介: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社会理论研究。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析张一兵文本学研究方法论中的“中国经验”——一种“构境论”的批评视角
    2017年05月 出版
    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分析与反思张一兵教授“回到三部曲”中所运用的“构境论”这一文本学研究方法论的形成过程及其中国化的学术经验。这其中包括:“以史为鉴、以史为本”的重视经典的“中国经验”;重视外来文化之“格义”与本土文化传统之融合的“中国经验”;“返本开新、建卓于微”的“中国经验”;“学术自律、回归心性”的中国经验。张一兵运用自己在综合创新基础上所形成的“构境论”方法研究马克思、列宁、海德格尔及福柯等思想大师的文本世界,虽然仍存在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但总体而言,这既开拓了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新视野与新途径,也扩大了中国人自己的西方学术思想研究的国际影响。
  •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道路及其价值意涵——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全球视角为探讨语境
    2021年01月 出版
    从全球视野探讨中国道路问题,既是“道路自信”的时代命题又是阐发中国道路之世界价值的内在所需。在全球讨论氛围中,关于中国道路问题最为典型的偏见是要么从“西方中心主义”全球视角把中国道路当作“西方现代化”的复制;要么从“中心-外围”式的全球视角把中国道路看作中国迈向“中心”国的策略。马克思主义所研究的现实对象是具有全球意义的、人类生产自己生活方式的具体的总体,蕴含“历时”与“共时”两层基本维度。着眼于历史唯物主义“历时”与“共时”的全球视角,中国道路一方面承接世界历史发展的资本主义“超越”逻辑;另一方面凸显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不平衡生产生活方式批判。在纠正偏见的同时也彰显出中国道路既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又突破资本主义全球氛围的独特世界意义。
  •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关系:回顾与展望
    2021年07月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