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邱志军

  • 机构: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简介: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农村经济、乡村经济、旅游经济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2017年广州农村发展形势分析与2018年展望
    2018年08月 出版
    2017年,广州农村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加快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得到加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不断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深入,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进一步强化。农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农”工作队伍尚未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薄弱,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城乡均衡发展深度融合不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人居环境建设水平亟待提升。2018年,广州农村发展形势是: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将基本形成,高质量将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追求,农村综合改革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振兴将迎来新的机遇期,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将重点推进,农村民生服务将全面改善。对策措施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培育发展农村新动能,构建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
  • 广州市帽峰山片区都市型农业发展思路研究
    2018年08月 出版
    传统的城郊型农业只是被动地保障城市供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已成为城市功能开发和形态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城乡田园和谐之美,就无法拥有一流的城市形态,农业与城市高度融合,是都市型农业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帽峰山片区都市型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指出其存在问题,并根据其发展特点与规律,结合周边村发展实际,提出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生态补偿、实施品牌农业带动、做大做强农家乐、连片推进美丽乡村群建设、积极发展都市型农业新业态等思路建议。
  • 广州进一步引进和培育农业总部经济的思路与建议
    2019年07月 出版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强、农民分工分业加快、农业生产集约度提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广州在经济体量、人口规模、产业门类、市场纵深等方面取得了一定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越来越好,但也存在都市型农业整体竞争性不强、农业产业链延伸性欠缺、区域合作不足等制约因素。在国家大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发展农业总部需要多措并举,共同发力,推动广州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引进和培育农业总部的具体建议是:从加强顶层设计入手,强化政策扶持,确保有利于农业总部发展的政策连贯性;加大培育力度,发展平台经济,吸引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在广州设立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