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黄进

  • 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简介:法学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政策和社会治理。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委直接掌握联系高层次人才、天府英才A卡获得者。兼任四川省社会学学会会长、四川省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专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出版《新形势下农民工社会政策研究》等学术专著4部,主编《四川社会发展报告:城乡社区治理》等蓝皮书。发表论文6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的对策建议20余件,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 图书
  • 文章
  •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19)
    黄进 主编 ; 刘伟 副主编 2019年05月出版
    《四川社会发展报告(2019):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持编撰的年度报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民政厅的相关领导对本书的调研、基础资料供给和写作给予了大力指导和帮助。本年度,报告聚焦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全书共包括2篇主报告和11篇分报告,由主报告、治理内容篇、治理能力篇、治理案例篇、附录五个篇章组成,力图全面、客观呈现四川省年度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系统梳理、预测、研判四川省乡村治理正面临的时代挑战,并对四川省的乡村治理路径提出对策建议。本报告内容涉及农村社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乡村社会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农村女性参与乡村治理等,力图从不角度呈现城乡四川乡村治理的不同面向。本报告的研究方法依然坚持实证研究的基本取向,研究资料力图客观、全面、权威,能有效反映四川省的基本状况。在四川省各级民政部门的帮助下,本书作者先后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南充市、遂宁市、乐山市、眉山市、德阳市、绵阳市、宜宾市、攀枝花市、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典型乡村开展了深度田野调查与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能较为客观、权威地反映四川省乡村治理的全景全貌。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四川省乡村类型多元,既有超大城市周边现代乡村,也有老少边穷地区欠发达乡村;既有高原少数民族聚集村落、民族走廊地区的多元主体融合村落,又有浅丘平原地的汉族村落和秦巴深处的山地村落,还有总书记一直挂牵的大小凉山深度贫困村落。四川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十分突出,但这种多样性也可为我国乡村治理的不同发展路径贡献多样性的样本。
  • 2019年四川省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9年05月 出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走过了不平凡的六年。2018年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包括灾后重建在内的社会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一是加强和改善社会治理,由“大政府、小社会”向“大政府、大社会”转变;二是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优化公共服务,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指数,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三是快速推进九寨沟地震、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总结灾后重建的经验教训,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四是攻克精准扶贫“硬骨头”,精确瞄准现实需求,保障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四川省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既是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保障和创新政策顺利实施的结果,也是政府、社会和民众良好互动的结果。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四川社会建设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和结构性矛盾,但是四川仍然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完全有条件乘势而上,在社会建设方面再上新台阶。最后,本文从民生、就业、财政保障、社会治安、乡村振兴等角度提出四川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 2019年四川乡村治理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9年05月 出版
    课题组先后到成都、达州、资阳、绵阳、广安、遂宁、阿坝州等市州的26个乡镇59个村深入调研,对全省乡村治理能力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了解,形成研究报告。研究发现,四川乡村治理取得了如下成效:坚持党建引领,促进组织建设新旧动能转变;激活自治能力,促进基层组织内生活力生长;探索“三治”共生,夯实乡村多元共治底部基础。同时,本报告针对四川乡村治理存在的治理技术的“静态”思路与乡村社会的“流动”特征之间存在差距等困局,从组织体系、内容体系、乡村自治体系、乡村法治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相关建议。
  • 四川省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报告
    2019年05月 出版
    截至2017年底,四川省民政厅统计的各类社会组织已有42282家,其中有3953家组织的注册工作领域为农业及农村发展领域。农村社会组织的具体工作涉及教育、金融贷款、身心健康、减灾救灾、扶贫发展、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参考中国乡村发展合作网络2018年最新统计的《农村社区发展领域社会组织及资助者名录》,在四川省工作的45家机构以小规模机构为主,员工为10人及以下的有35家,10人以上的只有10家。资金规模为0~100万元的机构有36家,100万元以上的有9家。工作地域集中在成都和雅安,工作对象则涵盖儿童、妇女、老人、青壮年等各类型的人员,有两个组织以合作社及自发组织为服务对象。四川各个区域还存在大量社会自发形成的自组织,本报告介绍了以农村为工作领域的社会组织和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的特点、工作模式及它们对当地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