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李强彬

  • 机构:四川大学
  • 简介:

    四川眉山人,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第十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赴英国约克大学政治学系访问学习,2014年7月赴牛津大学短期交流学习。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软科学项目等国家和部省级纵向课题6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政策过程与决策分析、协商民主的理论与运用、公共行政理论与政府改革、社会影响及其评价、社会抗争及其治理。

  • 图书
  • 文章
  • 协商民主:理论与经验
    李强彬2018年05月出版
    协商民主在中西方的兴起与发展各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现实诉求。在不断的论争中,协商民主研究的范围和议题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深化,涵盖民主理论、政府体制、公民参与、政治合法性、公共治理、民主决策、冲突管理、政策分析、全球治理等诸多领域,已成为有效回应当今社会难题和提升民主质量的重要途径。面向更佳的公共事务治理,深化协商民主亟须打破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束缚与限制,树立民主的协商观念和协商性文化,持续推动协商民主从理论化转向操作化、经验化、制度化,缩短理论主张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促进良政善治。
  • 领导干部协商式决策观:一项描述性分析
    2018年05月 出版
    协商民主已经成为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的理论资源与实践路向,但在实践上,要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对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催化作用需要领导干部实现从以 “权力” 为中心到以 “诉理” 为中心的转变, 打破传统官僚主义束缚。
  • 协商民主的实践品质:审视维度与基层观察
    2018年05月 出版
    协商民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机遇与挑战,而其中需要我们予以重视的是多元化协商民主实践的开展的品质如何以及理论与现实的契合度问题。文章以彭州市为例,对以上挑战做出审视并进行思考。
  • 群众路线与时俱进与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2018年05月 出版
    当前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面临着多元化的挑战,这要求党的群众路线与时俱进,通过群众路线这一路径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其实,实现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是社会治理能力的核心和着力点。
  • 公共政策问题“界定”中的协商民主:逻辑、价值与理由
    2018年05月 出版
    问题的界定是问题得到解决的关键,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存在自身的研究视角,包括因果关系以及谁是问题等等。本王从协商民主的角度界定公共政策的问题,并分析协商民主在其中的价值。
  • 表达自由与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
    2018年05月 出版
    在政策过程中,由于人们对问题的认识不同,因此政策问题的建构决定着我们采取何种行动。政策问题建构是公共政策问题的起点,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表达自由来建构政策问题,最终实现政策问题的价值意义。
  • 政务微博中的公民参与:限度与突破
    2018年05月 出版
    从“桃园网”开通以来,政务微博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的新途径逐渐兴起,其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新的通道, 而且扩展了政治系统中要求输入的方式。政务微博在表现出很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局限性。未来突破政务微博中公民参与限度的局限性需要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
  • 维权与维稳:何以错位如何归位
    2018年05月 出版
    当前中国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与社会矛盾的共时性使社会上出现“公众维权”与“政府维稳”之间的博弈。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 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 绿色民生:政治学视野的审视
    2018年05月 出版
    环境问题与现实问题的息息相关使我国坚持走一条“绿色民生”的发展道路。基于政治学的视角,绿色民生是对公民权利的扩展、政府责任的扩展、政治合法性的重塑、政策范式的转换以及国家治理的新的考验。
  • 政策议程设定何以驱动:四种典型途径
    2018年05月 出版
    政策议程设定是避免决策失利和决策失败的关键一步,文章提出了四种政策议程设定的驱动方式,包括权力驱动、权利驱动、媒介驱动以及事件驱动,最后对四种途径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最佳途径,实现政策议程设定的最初目标。
  • 国外协商民主研究30年:协商民主何以须为何以可为
    2018年05月 出版
    民主理念发展至今,经历了从“原教旨”集体决策到而今的沟通与反思转变,协商民主逐步成为当今民主理论的潮流。本文主要探讨何谓协商、协商与民主的关系、协商民主的发展导向及其面临的挑战。中国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协商民主,深化中国民主政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