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张振芝

  • 机构: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

    1965年生,中共党员,法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比较教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与过马克思权利思想对大学生权利研究的启示、浑南新区法制化管理问题、中国城乡女性教育存在问题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中国高等教育》《人民论坛》《东北大学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法学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等书5部。

  • 图书
  • 文章
  • 依法治国理论和实现途径
    张振芝2017年07月出版
    本书秉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理念,寻求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之源;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教训,追寻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之理;结合法治普遍规律、现阶段中国国情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的丰富实践,探寻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之案。
  • 依法治国的历史渊源论
    2017年07月 出版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髄和学习西方先进法治理念并非择世所需。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智慧汇集的中国法律文化,有许多优良成果值得发掘和借鉴。1840年,西方列强的鸦片和坚船利炮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法律文化面前失去昔日的光辉。因依法治国而著称的法家思想,可谓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家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转型中的近代法制将呈现何种趋势?西方法治思想为中国法制建设注入哪些血液?这正是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审视和面对的。
  • 依法治国基础论
    2017年07月 出版
    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法治思想;列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想和实践与中国共产党人依法治国思想历程的实践。
  • 依法治国现实诉求论
    2017年07月 出版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价值诉求、伦理诉求和利益诉求这三大现实诉求的提出,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月出席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的精神。即要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基本任务,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标,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积极深化改革,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价值诉求主要包含的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等内容。伦理诉求是对人们在立法、执法和守法过程中的道德追求。利益诉求是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的现实追求。价值诉求、伦理诉求和利益诉求共同构成依法治国的三大现实诉求。
  • 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含义论
    2017年07月 出版
    本章主要介绍了依法治国全面推进的确立及其内容、目标、任务和哲学基础。
  • 依法治国全面推进的原则论
    2017年07月 出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全面推进的总目标,为顺利实现目标,《决定》明确提出五个重要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五个重要原则不仅是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法治领域许多重要问题的回答,也是对依法治国全面推进的重要遵循。
  • 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体系论
    2017年07月 出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重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方案论
    2017年07月 出版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模式,确定什么样的方案,必须与国家的国情和社会制度相适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纲,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和“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为目确定的这一方案,是人类法治文明的继承版,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国版,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升级版,是切实可行的。
  • 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效果论
    2017年07月 出版
    法治建设既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公转”,也是法治本身的“自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看,就是要更好更优地治理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从法治建设本身看,就是要达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目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