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郭晓科

  • 机构: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
  • 简介:

    新闻传播学博士,现任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副局长,曾任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传播、国际传播、危机传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发展道路’的国际影响力与国际传播话语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媒体与社会信任危机研究”等多项课题;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舆论引导力与社会舆情预警系统”“健全坚持正确引导舆论的体制机制研究”等子课题负责人。主要著作有:《政治传播教程》《大数据》《制造信任危机》《人权报道读本》等。

  • 图书
  • 文章
  • 中国道路的国际传播
    郭晓科2020年11月出版
    本书从“什么是中国发展道路”“为什么必须向世界讲好中国发展道路的故事”“如何评价中国发展道路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话语权”四个角度讲述了中国道路国际传播的理论和实践。提升国际传播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软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本书在客观分析中国发展道路国际影响力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现实问题,对于如何提升国际传播话语权提出切实可行、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书具有创新性和较高的应用价值,逻辑比较严谨。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献资料价值。
  • 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
    2020年11月 出版
    中国发展道路有多种表述方式,包括“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案例”等,其实质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总结和描述,中国发展道路还经常被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本文接下来的表述中,一般采用“中国发展道路”,在引述文献过程中则根据原文表述引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 中国发展道路的国际影响力
    2020年11月 出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形象和中国发展道路的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等机构主持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项目发现,就中国国家与国民形象而言,2014年,中国国家整体形象得分较2013年高出0.8分,2015年则比2014年高出0.3分,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可度稳步提升。就对中国模式的认知而言,2013年调查显示,10%的民众认为自己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应客观借鉴中国模式,9%的民众认为中国模式有望解决某些共同挑战;2014年,发展中国家认为中国模式“是融合了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需要的一种创新”的受访者比例由2013年的20%上升为34%;2015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有经济占主体”被国际社会视为中国模式的重要特征。
  • 着力提升国际传播话语权——以G20杭州峰会为例
    2020年11月 出版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能力显著增强,但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场,中国的舆论引导能力仍显不足。如何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作为设置并控制议程的“切入点”,G20杭州峰会是中国建构国际话语权的一个重要契机和实验场。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国际话语权建设中的成败与得失,为中国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 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以“一带一路”为例
    2020年11月 出版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专门做出决议,欢迎“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倡议,呼吁国际社会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安全保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