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陈苏珍

  • 机构: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

    1985年1月出生,福建闽侯人,法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与家风文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在《福建论坛》《学术交流》《红旗文摘》等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所撰写学术论文曾获全国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一等奖、第十七届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二等奖、福建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等奖项。

  • 图书
  • 文章
  • 以红色家风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
    陈苏珍2021年08月出版
    红色家风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革命前辈关于家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融合了家风的基本内涵与革命文化意蕴。红色家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为底蕴,在革命家庭场域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齐家实践风貌,既饱含亲情的生活性和伦常性实践智慧,又独具细腻且切近日常生活的道德涵育优势,是引领青年价值观培育的优质文化资源。本书试图运用红色家风这一承载中国革命历史的特殊文化载体,为增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效果提供有益尝试。
  • 红色家风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绪论
    2021年08月 出版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我国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培养时代新人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强调:“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红色家风得到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源自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更高理想追求和坚定信仰,展现了革命前辈的家庭教育理念。红色家风不仅饱含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过程中所凝聚和锤炼的浩然正气,更集中体现了革命前辈积极进取的精神境界、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和大公无私的精神人格。“以红色家风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是一个复合对象的研究课题,其中主要包括红色家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以及二者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可探赜红色家风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新增长点”。
  • 红色家风的历史生成
    2021年08月 出版
    中国共产党人重视以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影响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教育家人的理念和方法无不彰显优良的革命传统。红色家风的独特性源自其所根植的革命家庭场域及中国共产党人家庭教育理念中传承的红色基因。本章致力于厘清传统家风与红色家风的关系,梳理红色家风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类型,发掘红色家风的精神基因和本质特征中蕴含的涵养大学生价值观的资源宝藏。红色家风的形成离不开革命前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离不开他们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勇敢探索、深刻认识和总结。新时代传承红色家风既是继承红色基因和弘扬革命文化的历史使命,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文化的题中之义。
  • 红色家风涵养价值观的思想渊源
    2021年08月 出版
    红色家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传承了中华传统家文化的思想精髓,并在家庭教化领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家庭教育观为红色家风涵养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根基,中华传统家文化为红色家风涵养价值观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滋养,革命前辈在家庭建设探索实践中形成的重要论述为红色家风涵养价值观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 新时代传承与弘扬红色家风的时代价值
    2021年08月 出版
    时代新人的培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更高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红色家风具有要素明确、持久稳定、与时俱进、引领风尚等理论品格,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道德品格、抵制不良思潮和提升实践能力等时代功能,是革命前辈进行家庭教育和培养青年一代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发掘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价值观方面光辉夺目的理论品格和时代功能,能够为当前高校时代新人的培养提供许多有益的经验启示。
  • 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价值观的现实审视
    2021年08月 出版
    通过对家风文化建设缺位、红色基因传承式微、社会心态复杂多样等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价值观的紧迫性。把握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时代要求、主体诉求,凸显“涵养”运用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领域的优势,进一步表明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价值观的必要性。红色家风的实质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都具有天然的一致和密切的互通,这使得以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价值观具有可行性。进行红色家风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实审视,是直面价值观培育新境况的必由之路。
  • 红色家风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容
    2021年08月 出版
    红色家风承载着丰富的价值观教育内容。红色家风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内容体系的建构,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导向,以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为着力点。当前,可以从国家情怀、社会责任、家庭美德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实现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价值观内容上的现代性转化。
  • 红色家风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路径
    2021年08月 出版
    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仅停留在一事一物、一器一技上是不够的,必须从中提炼和总结出具有规律性、普遍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路径。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是指在施教者有意识的教育引导下,实现教育内容内化于心且外化于行,最终形成稳定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必须发挥系统的整体效能,实现施教者、受教者、涵养介质和涵养环境等复合因素的协同,在合力作用下达到目标。红色家风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要构建文化涵养场域,实现涵养环境的微缩、聚焦和立体化。可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内化过程和空间场域进行逻辑架构,发挥红色家风日常生活向度、实践养成模式和通俗话语的价值观培育特性,建构生活化、个性化和大众化的价值观涵养路径。
  • 红色家风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结论
    2021年08月 出版
    价值观自身的发展必然要求价值观教育理论跟随实践境况不断创新。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不仅是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内容的价值观培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红色家风是全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论和实践。实现红色家风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双向互动互促,需以价值观培育为切入点,以发掘红色家风的时代价值为抓手,继承与弘扬红色家风文化。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的新生代青年群体,其价值观变迁不仅仅是渐进式的“静悄悄的革命”,还是能够引领社会价值观实现变革的重要力量。青年大学生成长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面临的价值观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要重塑怎样的价值观体系,如何建构新的价值观体系,成为高校价值观培育领域亟待回答的问题。一些大学生出现因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对生活的迷茫和人生价值感的缺失等。这些学生找不到自我,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没能从父母和老师处获得成体系的、有效的价值观示范。高校价值观培育应本着“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当施教者自身仍处于一种茫然无所适从的状态中时,必须有能够涵养价值观的优秀范本来指导。正是对这些价值观培育问题的解决,呼唤着对红色家风文化时代价值的发掘。第一,坚持深化对红色家风文化在涵养价值观领域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家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极具特色的家庭教育结晶,其独特的育人价值突出体现在涵养价值观的功能和社会教化意义上。红色家风活跃在革命家庭场域,深植红色教育理念,通过语言训导、文字教化、实物传承和实践引导等方式实现价值观培育。马克思主义家庭教育观是红色家风的思想理论源泉,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为其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革命前辈的家庭建设实践为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红色家风具有的理论品格、时代功能以及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育人经验,是其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领域实现传承和弘扬的先决条件。第二,坚持建构以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价值观的全面且系统化的内容体系。红色家风秉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延续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一贯标准,符合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现实需求。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缺失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的迷失、人生目标的模糊、自我认同的危机等。红色家风从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道德品质、抵制不良思潮、提升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时代功能,不仅符合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时代要求,也回应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主体诉求。红色家风作为中国共产党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范本,在时代发展中更加凸显中国共产党人家庭教育的坚定立场、明晰的观点和成体系的育人方法,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领域对其加以开发和运用,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言传身教和涵养价值观的对话。红色家风倡导的共产主义价值观是以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价值追求为导向。要以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价值观,建构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全面的涵养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容体系,涵养大学生的国家情怀、社会责任、家庭美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国家情怀涵养方面,包含忠诚爱党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培育;在社会责任涵养方面,包含崇尚奉献的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清正廉洁的作风;在家庭美德涵养方面,包含志同道合的爱情、健康和谐的婚姻、家规严格的亲情;在生活习惯涵养方面,包含发扬学习精神、塑造劳动品格、厉行勤俭节约。第三,坚持推进以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价值观切实有效的路径探索。红色家风与大学生价值观具有培育目标的一致性、培育内容的共同性和培育方法的相关性等特征。从宏观而言,红色家风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浓烈的爱国情怀都是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和主流价值观导向的重要途径。从微观而言,红色家风承载着马克思主义人本的家庭教育情怀,激发个体潜能,涵养个体对生活的价值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对个体价值追求的回归。红色家风文化涵养大学生价值观实现了价值观培育的“落地”,价值观培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或剥离现实的“空中楼阁”,而是切实走入学生日常生活的全面的价值观养成实践。以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价值观,要在涵养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向度上实现传承转化、全程融入和生活关注,形成全面细致的生活化价值观涵养路径;在价值观塑造的逻辑路向上发挥环境营造、主体参与和知行合一的优势,融通涵养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环节,形成行之有效的使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个性化涵养路径;在话语建构上,形成回归历史、课程浸润、显隐结合的大众化价值观涵养路径。以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价值观,是对新时代价值观培育体系建构的新探索,搭建起传承党的优良价值观培育传统和开启未来先进的价值观培育模式的桥梁。因主题和篇幅所限,许多问题未能在本书中加以充分详尽地展开。虽然价值观培育是红色家风文化中突出的闪光点,但红色家风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不仅仅体现在涵养价值观方面,从整体上看,发挥红色家风文化的育人功能,亟待深入且全方位发掘,不断以红色家风为切入点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化建设理论体系。从细微处看,红色家风文化中的具体素材还有待进一步梳理和开发,可以运用于高校课程建设、教材编撰、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方面;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也可与案例教学、翻转课堂、虚拟仿真等具体教学模式实现融合。总之,对红色家风育人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仍期待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