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瞿理铜

  • 机构: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
  • 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三农”问 题、土地经济与土地政策、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永州市2022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
    2022年07月 出版
    永州市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引领全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不断探索新模式,以多措施有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深化农村改革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短板和不足,面临着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任重道远、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依然明显、公共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保护滞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现实难题,需要按照“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总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好乡村产业提质增效、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大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公共文化供给力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工作,以确保乡村振兴高位推进。
  • 苏仙区2022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
    2022年07月 出版
    苏仙区作为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市区),坚决扛起示范创建使命担当,全面深化“三农”领域各项改革创新,着力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创新集体经济发展举措,精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农民乡村振兴主体地位,形成了一批有影响有成效的改革创新成果。但对标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苏仙区依然面临产业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土地要素配置机制改革有待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有待完善、农业农村优先投入面临财政收支矛盾的制约等现实难题,需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乡村产业优势,把城区优势转变为乡村文旅优势,把平台优势转变为乡村开放优势,把交通优势转变为农产品流通优势。
  • 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李家坪村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2022年07月 出版
    本文选取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李家坪村村民作为调研样本,根据李家坪村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李家坪村村民的收入问题,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李家坪村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调查,对李家坪村的基本村情、村民收入、产业等情况进行了考察,了解李家坪村村民增加收入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及原因,并对促进李家坪村村民增加收入提出相关建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力度等。
  • 湖南2019~2020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
    2020年11月 出版
    湖南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农业农村呈现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着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薄弱环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压力较大、乡村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风险较大、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困难。新形势下,湖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着扶贫工作、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增收、乡村治理等方式转变的新任务、新要求。据此,本文提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对标对表“补短板”,突出市场导向发展精细农业“保供给”,着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促增收”,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增活力”,推进财政支农、农地制度、农管理改革“强动力”的对策建议。
  • “老少边穷”县的高质量脱贫奔小康样本——江永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改革创新实践
    2020年11月 出版
    “老少边穷”地区是决胜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最薄弱的环节和最突出的短板。集“老少边穷”于一身的江永县,采取造好血、贷好款、就好业、造好林、搬好家、建好房、上好学、看好病、兜好底的九大举措,加快由特色产业扶贫向优势产业振兴推进、由特色人才帮扶向乡土人才振兴推进、由特色文化扶贫向民族文化振兴推进、由特色生态保护向全域生态振兴推进、由特色社会协同向乡村组织振兴推进,2017年底提前实现了脱贫摘帽,走出了一条“老少边穷”地区快速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迈进的成功之路。
  • 2019~2020年湖南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调研报告
    2020年11月 出版
    站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与全面现代化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迫切要求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湖南作为精准脱贫的首创地,不仅扛起了全面小康的政治责任,而且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突出表现在:创新发展活力由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推进,破解增收压力由单一种养向创业就业推进,提升主体能力由依靠帮扶向自我发展推进,激活内生动力由阶段性攻坚向可持续发展推进;本文也以此提出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政策建议。
  • 推进疫情防控与农村全面小康有机衔接——关于2019~2020年两市及七县(市区)的调研报告
    2020年11月 出版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春耕备产关键期、农产品销售与休闲消费的黄金期、农民工就业的高峰期,对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冲击,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上,最突出的是严重影响到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造成直接损失最大的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加快补短板上,最突出的是严重影响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上,最突出的是严重影响到以生猪为主的畜禽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据此,本文提出解决好农产品出乡、农民工进城、农资入村、农民下田等现实难题的对策建议。
  • 2019~2020年长沙县浔龙河村的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创新实践
    2020年11月 出版
    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建立乡村振兴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乡村振兴中普遍存在且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长沙县果园镇浔龙河村作为曾经的省级贫困村,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共享发展的新型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形成资金与土地、人才等要素有机结合,“企业、政府、村民”多元主体投资推动的实践模式,成功闯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得了农民有获得、企业有回报、政府有期待、社会有发展的多赢局面。
  • 南县2021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
    2021年11月 出版
    南县全面深化“三农”领域的改革创新,在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大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之路。当前南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破解主导产业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难题。进一步推进南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围绕特色产业不断强链补链延链;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市场要素保障;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继续推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创新实现农民主体地位的乡村治理机制。
  • 长沙县开慧村新乡贤调研报告
    2021年11月 出版
    新乡贤的价值在于提供乡村振兴所需的资金、人才、信息、技术、文化、组织等资源,助力化解乡村振兴人力、物力、财力不足的问题,通过运用其掌握的新兴知识,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效促进城乡主要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朱有志在开慧村扎根12年的实践表明,政策的支持保障、治理平台的有效设置、有成就感和获得感的身份认同是新乡贤初心不变、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