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施海涛

  • 机构:云南大学
  • 简介:

    云南南涧人,博士,副研究员,现服务于云南大学,致力于传播学、人类学、区域发展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实务与研究工作。

  • 图书
  • 文章
  • 价值传播体系构建及其中国实践
    施海涛2022年02月出版
    价值观是“自我”与“他者”最后的边界,价值互鉴是“自我”与“他者”建立互信和友好交往关系的前提,而传播则是“自我”与“他者”彼此叩开价值壁垒之门的钥匙。本书立足于传播学经典理论,力图构建一个结构严谨、运转灵活的中国价值传播体系,并就如何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有效推进中国价值传播进行了系统探索。
  • 中国价值传播效果
    2022年02月 出版
    追求传播效果最大化是中国价值传播体系建构的初衷,也是贯穿中国价值传播实践的主线。探索和完善效果评价机制也是中国价值传播体系建构的应有之意。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些效果研究的理论,然后分别对中国价值的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介绍了效果评估的方法。
  • 中国价值需要世界表达
    2022年02月 出版
    中国价值建设既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之一,又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需要以诚恳亲和、优雅得体的方式,向世界表达当代中国所尊崇和持有的价值观,让历经数千年时光淘洗,又闪烁着新时代瑰丽光华的中国价值能够如温煦和风,在全世界自由流淌,并唤起越来越多心灵的共鸣。以融通世界的话语方式和内容载体,面向世界表达中国价值,以宽广博大的人类情怀和宏阔开放的全球视野建构一个有助于世界更好地认知和理解中国价值的表达体系,让作为人类文明璀璨结晶之一的中国价值能够清晰、完整、生动、贴切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以便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场域中的人们都能全面理解和认可当代中国所遵循和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在核心价值引领之下做出的努力奋斗和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而消除各种来自外界的误解和偏见,形成更全面、更立体、更真实的中国印象。
  • 中国价值传播的意向与情境
    2022年02月 出版
    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价值传播有其明确的意向,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展开,而“意向”与“情境”相关各要素的彼此纠缠,以及由此产生的力量交织便成为传播实践的现实场域。中国价值传播体系构建的旨归是在复杂多变的传播场域之中构建最佳的传播机制和寻找最有效的传播路径。因此,对中国价值传播的意向和情境进行系统分析,并且为“为了什么传播”和“在什么情况下传播”这两个问题寻找具体清晰的答案是中国价值传播体系构建的基础性工作,毫无疑问会影响中国价值传播的效果。
  • 中国价值传播主体
    2022年02月 出版
    要在日趋复杂的传播格局中实现中国价值的有效传播,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中国价值能够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成为引领多元价值的主流价值,必须加强传播主体建设。构建一个多主体彼此密切配合的中国价值传播主体系统,并切实增强其传播力,是中国价值传播体系构建的难点所在,而要解决这一难点,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拓展。
  • 中国价值传播的受众分析
    2022年02月 出版
    中国价值传播面向全人类进行,拥有着极为庞大、极为复杂的受众群体,他们工作、生活于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境之中,使用多姿多彩的语言和媒介进行交流与交往,且他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受千差万别的传播情境规制,因此,建构高效务实的中国价值传播体系,必须以受众为中心,并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受众研究基础上。
  • 中国价值传播的内容建设
    2022年02月 出版
    中国价值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根据各传播主体的优势和特色选择适当的传播内容并由此编织一个多层面、多向度的传播内容系统便是传播体系建构的重要内涵。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中国价值传播如果仅仅依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话,传播就只能停在表面和流于形式,中国价值也难以深入民心,自然也难以引起世界共鸣。因此,中国价值传播必须把抽象的24个字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有效的解码和编码,将其转化为优美的故事、生动的形象和动人的辞章,为其插上文化的翅膀、思想的翅膀、艺术的翅膀,让其轻松愉悦地飞越高山和大海并深深地扎根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深刻影响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 中国价值传播的渠道建设
    2022年02月 出版
    无论是面向国内还是国际,中国价值传播都需要依托一定的渠道才能实现。而那些经过精心编码、释码,凝聚着传播主体汗水和智慧的内容也只有以适当的渠道进行传输,才能有效抵达受众,进而实现预期的传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