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18年04月
出版
陕西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包含43个贫困县,交通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高。为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促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加强路网保障能力、优化公路技术等级、完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等。因此,本研究提出陕西省要着力提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供给能力、着力围绕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环境资源优势、着力聚焦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公路养护管理重点、着力提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运输服务水平等对策建议,为确保“十三五”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坚实保障。
-
2022年02月
出版
中国踏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富民强村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课题,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一项重要实践探索。陕西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省情,坚持“三产融合、城乡融合、三生融合”规划理念,把准“生态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发展方向,实现“产业兴、生态优、村庄美”的建设目标。本报告通过总结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先进经验,结合陕西省情,对陕西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原则、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做了详细阐述,提出陕西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2019年01月
出版
渭北高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陕西省重要的深度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交通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对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报告深入分析渭北高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和薄弱环节,并建议完善贫困地区内外交通网络,推动交通与产业深度融合,开展贫困村交通扶贫试点工程,推动交通就业扶贫,健全投融资机制,完善技术标准,强化人才培育和监督考核。
-
2019年01月
出版
2018年是多数地方政府提出全面脱贫的目标年,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课题组在近两年陕西省内实地跟踪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三个典型性县域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自然禀赋、经济基础,总结了脱贫攻坚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其次介绍了在该县域脱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最具独创性的扶贫措施;再次分析了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难题;最后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
2019年01月
出版
陕南地区作为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核心腹地和陕西省重要的深度贫困地区,在全面小康的刚性要求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下,要打破体制机制桎梏,通过培育新增长极示范带动,发展“流动经济”,以实现陕南地区突破式发展。报告建议,通过支持建设汉江上游板块新增长极、实施倾斜性土地政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财税支持政策帮扶力度、探索投融资新模式、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等,加快实现陕南地区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
-
2020年03月
出版
公路旅游是带动村镇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举措、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渠道。陕西省公路旅游近年来在交通道路、旅游热度、配套产业等方面已初步建立基础,具备进一步发展的优势条件,对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和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但如果以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的标准来看,陕西省公路旅游仍存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亟须制订公路旅游发展规划、完善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公路旅游特色化设计及资本投入。因此,本文以振兴乡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建设宜居家园为目标,提出从省级层面编制公路旅游总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效务实的协同发展机制;精心打造公路旅游示范工程与设施,强化特色服务;积极引进旅游企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公路旅游行业等对策建议,努力打造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统一的欠发达地区公路旅游发展范本,使之成为优化全省旅游格局、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民生环境的新的抓手。
-
2021年01月
出版
脱贫内生动力从个人视角来看,主要体现的是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强弱;从区域发展的视角来看,主要指区域内部的资源禀赋条件与技术、文化等因素的有效结合,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达到更高水平均衡的内生增长路径。在陕西近几年的实践中,脱贫内生动力培育路径主要形成了内部引导、外部带动和内外结合三种类型。内部引导型的内生动力培育路径主要包括解决文化贫困、加强典型示范、发展人力资本三条具体路径。以发展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外部带动型内生动力培育路径,主要包括壮大要素、整合资源、挖掘禀赋三条具体路径。除此之外,部分帮扶单位在内外两种内生动力培育路径下,结合发展条件,探索出了融合发展模式,把内部引导和外部带动有机衔接,凝聚为整体,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报告以陕西近几年各地区培育脱贫内生动力的一些做法为典型案例,通过梳理内生脱贫动力的形成路径,提出下一步乡村振兴时期内生动力在人力资本、发展主体、产业支撑上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