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研创人员
>
详情
>
郭之天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简介:
社会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和乡村文化振兴。
本社作品
图书
文章
暂无内容
暂无内容
提升村级治理水平和发展能力
2022年06月 出版
本文聚焦村级治理水平与发展能力,阐述了提升村庄治理能力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顶层设计。基于四个典型案例,本文分析了不同村庄通过党建引领、依法善治、创新自治和壮大集体经济等方式提升治理能力的实践经验。本文指出,村级治理中存在的治理工作碎片化、部分基层党组织能力不足与村民自治“制度空转”等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对贫困的界定:国际经验与启示
2021年10月 出版
相对贫困最突出的特征是相对性和“主观性”,一是纳入比较的资源或维度,二是对资源或维度进行比较的标准,三是贫困与非贫困分界点的确定。欧洲福利国家主要以相对收入为贫困测量标准,美国采用绝对与相对相结合的差异性贫困标准,以墨西哥为代表的一些拉美国家则使用了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不论哪一种标准,都是相应国家的政策传统、社会意识等因素共同建构出来的,在政策实践中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建构性为中国选择相对贫困的界定标准并制定切合实际的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