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周丰

  • 机构: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 简介: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政策、应对气候变化、环境经济研究工作。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中国生态补偿协同推进保护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以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案例为例
    2022年06月 出版
    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四川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科学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发挥生态文明制度支撑作用具有迫切的需求和重要的意义。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基础性制度,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相互依托、互相促进的协同关系,并在四川具有典型的探索实践和推广应用价值。本文以生态补偿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为目的,在对生态补偿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概念和关系进行辨析、从理论上对生态补偿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6个典型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案例为切入点,实证分析了生态补偿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措施,并对案例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梳理和归纳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基础的地区采取的生态综合补偿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措施的差异。本文将为全国其他地区在推进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协同发展过程中具体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
  • 关于建立四川省公民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
    2022年06月 出版
    环境社会治理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公众参与作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共治的重要抓手,是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否能激发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是公众参与机制能否建立起来的关键,因此建立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引导机制将是环境社会治理、环境公众参与的核心所在。早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第十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到要建立健全包括全民行动体系、信用体系在内的环境治理七大体系。但目前就环境信用体系研究而言,更多的是基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对建立以社会公民为信用主体的环境信用讨论非常少。四川省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生态保护攻坚,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相较而言,在环境社会治理、公民参与等环节表现平平,尤其是与国内部分发达地区相比,相关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都具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本文试图从环境信用、企业环境信用、公民环境信用的角度进行解析,探讨如何建立公民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并充分结合四川省实际,就公民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后的运行场景设计做出初步研究,以此作为引导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重要激励机制,推动公众参与制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