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苑莉莉

  • 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简介:

    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EHESS)历史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慈善公益、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性别。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参与翻译《全球劝募:变动世界中的慈善公益规则》《创造慈善资本市场:审慎进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精准扶贫战略下慈善信托的资源整合机制研究”和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精细化导向的城市管理社会化研究”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促进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创新研究”。

  • 图书
  • 文章
  • 法国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研究
    苑莉莉2023年10月出版
    法国长期以来致力于维护社会团结、保持购买力和提升国家凝聚力,形成了一条法国特色的“多维”反贫困之路。但是社会保障方面的大量资金投入,导致了再分配的持续“刚性”膨胀,加剧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现任法国政府尝试从侧重再分配的反贫困政策向侧重投资和经济发展的引导型政策转型,以期走出分配“陷阱”,再造“法国梦”。
  • “黄马甲”运动——激化社会问题的导火索
    2023年10月 出版
    本书以“黄马甲”运动为切入点,以贫困和反贫困为主线探索相关问题的生成机制、矛盾根源与化解方案。
  • 法国语境中的贫困与反贫困
    2023年10月 出版
    本文综述了法国学界关于贫困和反贫困领域的相关研究。从贫困的概念界定、贫困产生的根源、贫困的测量和贫困线等元问题和衍生概念入手,对法国推行社会救助、慈善公益、国家福利、反贫困举措的思想基础以及反贫困研究中的权力关系等进行了研究。最后聚焦在谁是穷人的问题上,因为无论是贫困研究还是反贫困研究,核心对象都是贫困者,即研究穷人的主体性和表现形式问题。
  • 法国贫困与反贫困的历史演变
    2023年10月 出版
    本文从长时段的视角追溯历史上的贫困与反贫困,主要通过贫困认知观点的演变和历史上的贫困周期,概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不同贫困状态的表现形式,以及政府、慈善公益组织的反贫困举措,分析法国历史上的贫困与反贫困博弈共生,探寻历史上贫困产生的原因,如生产力低下、饥荒、黑死病等大规模的瘟疫、动乱、战争等致贫动因,以区别于21世纪贫困产生的新原因。
  • 从贫困到“新贫困”与反贫困
    2023年10月 出版
    本文主要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贫困与反贫困问题,尤其是“辉煌三十年”前后这段时间,在法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构建了法式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为贫困人群和更广泛的社会公众提供了兜底性的保障机制,另一方面为日后福利保障制度日益庞大的开支埋下了隐患,导致经济增速与社会保障严重失衡。
  • 21世纪初法国的贫困与反贫困
    2023年10月 出版
    本文主要介绍了此时期法国的贫困状况,如法国多维贫困率的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贫困问题、贫困与不平等的变化和空间视域中的贫困化,建构了新贫困测量指标体系以及分析了反贫困计划的评估情况,针对“最低融合收入”中的一些问题,法国出台了新的反贫困政策——“积极就业团结收入”,体现了政策调整的与时俱进。之后2013~2020年为第二阶段。
  • 法国贫困与反贫困的新动态
    2023年10月 出版
    本文关注了2013~2020年法国贫困演进的新动态,如妇女、儿童和青少年贫困率的变化与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欺诈等困境,并出台和落实了侧重区域化的《2015~2017年反贫困和反社会排斥多年计划》《2018~2022年国家预防贫困的反贫困战略》。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贫困问题有所加剧,法国政府积极承担相关责任,为贫困弱势人群、医院、企业、高校提供了大量补助以应对相关困难,但也加剧了财政赤字的压力。贫困问题推动了新的社会问题产生,诱发社会矛盾的“负效应”。
  • 法国反贫困的发展逻辑与悖论困境
    2023年10月 出版
    本文是法国反贫困政策的发展逻辑与悖论困境研究。法国的反贫困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牺牲经济长远发展为代价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赋予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开放性,在法国生活的非法国籍人也可以领取各类福利补助,如种类繁多的家庭补助、免费教育和医疗绿色通道等,这给政府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政府对福利保障亏空的纠偏机制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以至于这种原本为了应对贫困风险的社会保障机制,反而成为加剧“长期贫困”的机制。
  • 法国反贫困的经验与启示
    2023年10月 出版
    本文是法国反贫困的经验与启示。法国重视发挥穷人解决贫困问题的作用,鼓励穷人参与反贫困政策制定,关注穷人的体验和知识生产的作用。界定多维贫困,搭建政—企—社联动的反贫困网络,借鉴国际化扶贫方面的成功经验。笔者基于将极端贫困线研究作为衡量社会贫困线和释放家庭红利的反事实假设研究法,探讨了法国摆脱贫困“陷阱”的一些方法,如优化协调好三次分配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