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向勇

  • 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 简介:

    四川宣汉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理事、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创专委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教席主持人,中心咨询委员。主要从事艺术管理、审美文化、审美经济和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与文化实践,先后出版《创意管理学》《文化产业导论》等专著10余部、《创意与管理》《创意战略》等译著4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基因与中国道路》等编著50余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各类研究课题60余项。先后入选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 图书
  • 文章
  •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
    叶朗 顾问 ; 唐金楠祝帅 副主编 ; 郑雨琦 执行主编 ; 向勇 主编 2023年10月出版
    本书共分为总报告、行业篇、区域篇和专题篇4个部分,收录21篇报告,归纳、总结和梳理了2021~2022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特征与趋势。除总报告外,还包括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演艺、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节庆会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动漫、游戏、艺术培训和体育等14个具体行业,以及黄河文化产业带、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等3个重点区域的产业发展报告,此外还收录了3篇智能设备赋能文化新业态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重点探讨了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的发展热点、核心特征以及未来走向,为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库支持。综合来看,2021~202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非常强烈的时代特色,并基于现实条件展现了许多新的发展面貌。首先,是“韧性”与“复苏”。在经历了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后,2021~2022年中国社会外部形势总体平稳,这也让许多文化行业在复工复产大潮下找到各自的发展机遇。由于种种不确定因素,尽管电影、演艺、文化旅游、节庆会展等行业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但仍凸显较为强劲的韧性,尤其是在全球普遍面临寒冬期的背景下,依旧保持了领先的发展姿态。其次,是“创新”与“融合”。在变动的社会环境与国际形势下,我国文化产业积极进取、锐意创新、踊跃融合,以谋求一条新的发展通路。我国的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行业不断寻求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并积极推进行业间的跨界融合,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再次,是“数字”与“智能”。随着近年来数字科技的发展,在线文化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参与数字智能化转型,以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例如,工艺美术、创意设计以及智能设备等行业不断探索新的文化表达方式,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最后,是“多元”与“全球”。随着市场受众的不断细分以及内容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文化产业呈现越来越多元的特质,尤其是在全球化语境下,更是具备了国际性的特质,不同文化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日渐紧密深入,带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基于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外部形势稳步向好的现实环境,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发展和繁荣中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要求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本报告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包括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提升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度,落实行业规范、版权保护与方向引导,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并拥抱新的技术,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并凸显地方特色优势,加大文化“出海”宣传与推广力度以及深化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以保障我国文化产业在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 2021~202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23年10月 出版
    2021~202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整体呈现较强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优质主流文化增多,二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加速,三是以冬奥会为代表的重点项目带动发展,四是文化科技持续赋能乡村振兴。尽管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多数文化业态总体呈现稳步恢复趋势,数字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发展动向,为文化产业实现新辉煌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下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应当坚持扩大内需、助推供给、加强监管并深化开放,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
  • 广播电视业发展报告
    2023年10月 出版
    新冠疫情之下,2022年中国广播电视业奏响“冰与火之歌”,众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但困境也促使行业集中资源开发精品,“拼投入、比流量”的行业乱象减少,行业回归品质驱动的正向成长。音视频媒介内容的传播渠道逐渐由传统平台转向传播范围更广泛、传播速度更快的流媒体。电视剧行业面临洗牌,剧组拍摄逐步恢复,政府持续落实扶持政策,精细化类型片运营多维创收,产能结构优化,行业自救、产能升级加速。
  • 艺术品行业发展报告
    2023年10月 出版
    现阶段,国际经济逐步回升,我国艺术品行业稳步发展。国家及地区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艺术品“走出去”,强调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艺术品拍卖、画廊、艺博会三大重点行业较2020年均有明显增长。其中,艺博会呈现出区域化的特征,北上广三地“三足鼎立”。“千禧一代”逐渐成为推动艺术品行业发展的主力军,与此同时,艺术品市场中的后起之秀“潮流艺术”也受到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在多种技术的创新应用下,艺术品行业拓展了产业生态的边界,催生了数字藏品、线上拍卖等新形式。展望今后的发展,数字化仍将是企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热点,但在发展的同时,行业需要通过健全市场监管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艺术品创新发展等举措,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工艺美术业发展报告
    2023年10月 出版
    随着国家提出“振兴传统工艺产业”的决策,工艺美术业迎来了大繁荣的时期,国家各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工艺美术业的健康发展。《关于深化工艺美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工艺美术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的出台满足了新时代工艺美术业的人才发展新需求。各省份通过召开工艺美术博览会,配合线上技艺展演、技艺传授、直播形式,促进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部分地区发布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一方面体现出国家传统工艺精益求精的内核精神,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工艺美术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工艺美术业的发展需要国家、企业、市场、人才等多方的持续努力。未来,应推动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把工艺美术产品打造成生活必需品,让工艺美术产品走进大众生活。
  • 网络文化业发展报告
    2023年10月 出版
    近年来,网络文化业增长速度较快,在多项政策引导下,文化娱乐、网络直播、网络短视频等新兴产业发展逐步规范,网络文学、游戏、短视频“出海”势头强劲;在移动端内容音视频化潮流下,网络文学受众普及率进一步提高,网络音频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融合,网络视频“去粗存精”成效进一步凸显,“直播带货”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未来,在网络文化领域,长短视频探索共赢新模式、NFT技术赋予数字藏品新可能、元宇宙拓宽虚拟现实边界或成为主流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