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赵利梅

  • 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 简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农村公共管理。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四川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研究了四川省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重要性、发展现状和困境。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有助于破解“谁来种粮、怎样种粮”的难题,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支撑。四川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总体发展较好,但也面临基础条件较薄弱、生产风险不确定等障碍。本文提出,四川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应加强对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引导;有序进行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特色产品,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
  • 奉光荣种植家庭农场发展缘起、经验与启示
    2023年06月 出版
    本文以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奉光荣种植家庭农场的实践为例,梳理和分析了其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并对其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奉光荣种植家庭农场以引进良种为基础、科学耕种为原则、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为支撑,实现了大豆与玉米在质量、产量上的双提升,同时,依托科技赋能打破了传统的“大田玉米、大豆+粗放型耕种”模式,促进了农场盈利能力增强。奉光荣农场的实践为现代家庭农场的发展解释了重要的经验启示:现代家庭农场种植要注重提高科技赋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产前条件、坚持抱团发展。
  • 四川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品牌化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思路
    2018年05月 出版
    四川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产品加工大省,具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良好基础。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要推动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本文以初级农产品和农业初加工品为重点研究对象,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研究其品牌化经营与发展问题。在上述基础上,首先,深入分析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和主要做法,例如,发展主体培育、品牌建设的五大工程、品牌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其次,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产地初加工水平低、“重生产、轻品牌”、“普通品牌多、知名品牌少”、“重创建、轻管理开发”等。最后,着力分析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就未来发展思路、发展重点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 四川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案例分析
    2018年05月 出版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对农业生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四川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已经在国家和四川省的宏观调控下开始优化。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内江猪肉、宣汉县牛产业、眉山晚熟柑橘、雅安名山茶叶四个案例为基础,分析其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主要做法、未来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并进行了经验总结。
  • 四川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制度研究
    2019年05月 出版
    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作为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制度环境,从中央到省级必然有与之对应制度安排和治理结构。四川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以“四川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为研究主题,将四川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制度纳入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设计理念、逻辑机理、评估和保障机制等进行系统分析,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地位的农业经营制度与职业农民制度相融通提供理论基础,将四川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分析在理论研究上向前推进一步,既讲“普通话”,也充分讲好“四川普通话”。
  • 2020年四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多元主体协作机制
    2020年10月 出版
    本文立足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多元主体参与协作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从角色定位、扶持本土环保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参与三方面提出破解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困境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