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人类文明形态的高度,探寻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总结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四大逻辑:二元对立逻辑、同一化逻辑、“进步”逻辑和最大化逻辑;探索建构生态文明的整体思路,指出了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经济和精神三重价值,并提出了这三重价值共同实现的模式。作者的视角和方法是系统性和根本性的,可为生态文明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启发。
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20)
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视野下的生态社会主义
男,1958年出生于江苏徐州。博士,北京林业大学教师,二级教授,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博士点首任学科负责人。长期从事科技发展的社会影响研究,2000年前主要研究领域是系统哲学与网络文化,2000年以后主要研究林业史和生态文明理论及建设。独立撰写或合作出版的学术专著主要有:《网络伦理》《终极市场——网络经济的来临》《网络悖论》《网络的意识形态功能》《生态文明的理论与系统建构》等。主编的作品主要有:《透视网络时代丛书》(共4部)、《生态文明丛书》(共12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生态文明构建与文化资源》、《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首部中国生态文明绿皮书,系列年度报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系列年度报告)等。创立国内首个综合性量化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ECCI),并担任《中华大典·林业典》(5个分典,共1500万字)第一副主编。在《哲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先后主持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