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还且致力于积极地“改变世界”。
本书以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为世界历史背景,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着眼点,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充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不是永恒真理,但我们仍与马克思处于同一时代;马克思出身于资产阶级,但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是普通劳动者;马克思曾经自认为是黑格尔的学生,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但没有离开人类文明大道;马克思不是算命先生,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但没有结束真理,而是为人类探索真理开辟了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20年第1辑 总第34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4辑 总第37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年第2辑 总第31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3辑 总第36辑)
辽宁沈阳人。中共党员,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概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标兵人物”。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中共辽宁省委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 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以及教育部和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20 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0 篇 ,出版学术专著23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