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形成

作者:
高臻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大小:
810.18 KB
报告字数:
22014字
所属图书:
国际投资争端的全球治理:基于实验主义治理视角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章的任务是对19世纪以来国际投资争端的历史进行系统梳理,描绘现代国际投资争端治理体系形成的过程。19世纪到一战前,国际投资总体上是在殖民化背景下展开的。但在拉美地区,一些率先独立的国家政府已经与来自欧美国家的投资者在投资争端中展开较量。这种较量在实践中体现为发达国家以武力威胁为核心的外交保护以及拉美新兴国家的抵抗;而其背后,是国际最小待遇原则与卡尔沃原则之间的理论对抗。尽管一战前,发达国家推行的国际最小待遇原则总体上还是占据上风,“征收必须给予补偿”的观念也被普遍接受,但拉美国家在抵制统一财产权标准强行输入上做出了先驱式的贡献。
关键词:

国际投资解决机制投资争端

作者简介:

高臻:1989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法学学士,牛津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先后在《读书》《公共管理评论》《国外理论动态》《澎湃新闻?思想市场》等发表《你不可能是个例外》《实验主义治理与食品安全》《More is Better? Overcompensation in Takings in China》等论文、时评、译作数十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一战前的国际投资保护与争端解决
  • 武力威胁型外交保护
  • 卡尔沃原则的提出
  • 早期国际投资法
第二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投资和投资保护
  • 第一次回撤
  • 最初的胜利
第三节 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多边的努力
  •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ITO
  • 联合国大会与国际经济新秩序
  • 国际投资体系多边化努力的失败
  • BIT的诞生和早期BIT
第四节 ISDS机制的形成
  • 去政治化的初衷:阿布斯-肖克罗斯公约草案与ISDS机制的提出
  • ICSID公约与ICSID中心
  • 早期ICSID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