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是其在探索俄国革命道路和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思想观点,在阐述新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反复强调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相互作用的辩证发展的有机整体。他说:“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每一种这样的生产关系体系都是特殊的社会有机体,它有自己的产生、活动和向更高形式过渡即转化为另一种社会有机体的特殊规律。”《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3,第378页。这里的“生产关系体系”就是指一定的社会形态。而社会形态主要地是由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构成,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等。列宁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3,第112页。总之,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揭示了社会有机体生存发展的物质关系、基本规律、构成要素及其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