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从社会形态看国家治理的阶级性

作者:
徐海燕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8页
报告大小:
1.25 MB
报告字数:
7073字
所属图书:
国家、阶级、民主与专政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好”的价值目标,必须依靠“好”的制度,但对现代国家究竟以何种制度来实现善治,却有不同的理解和答案。2013年11月,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这一表述实际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即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和归宿,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理论以及什么样的治理方式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关键词:

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

作者简介:

徐海燕: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政治制度研究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国家治理、国际政治、中亚及俄罗斯研究。

文章目录
国家形态与治理属性
  • 1.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理论及其阶级属性
  • 2.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理论及其阶级属性
社会主义实现国家治理的现实路径
  • 1.甄别国家治理理论的不同属性
  • 2.保持国家治理阶级性的现实路径
  • 3.治理要符合国家的基本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