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与历史意义

作者:
顾保国 刘安琳
出版日期:
2020年9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1.07 MB
报告字数:
11761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十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立足这一关键历史节点,回首其建设历程,对系统梳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颇有助益。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维度观之,重在“全面”,即实现平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旨在“为民”,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旨归;成在“求实”,即实事求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策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承继与承诺兑现,是对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的原则彰显,验证了中国道路的真理性及现实优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实牢固根基,为世界减贫擘画中国方案,极具庄严而厚重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科学内涵

作者简介:

顾保国:(1969~ ),男,江苏淮安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后,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现担任红旗文稿杂志社社长,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宏观经济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出版《幸福论》等10多部著作

刘安琳:刘安琳(1993~ ),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目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 (一)重在“全面”:平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二)旨在“为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旨归
  • (三)成在“求实”:实事求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策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
  • (一)初心承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党对人民美好生活庄严承诺
  • (二)原则彰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目标
  • (三)坚定自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中国道路正确性与真理性
  • (四)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实根基
  • (五)中国智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世界减贫擘画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