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工业化与大规模减贫:40年回顾与展望

作者:
黄阳华
出版日期:
2019年11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大小:
1.22 MB
报告字数:
10773字
所属图书:
国际减贫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下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面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大规模减贫成就,本文关心的问题是:如何理解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与大规模减贫之间的机制?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工业化是指一个经济体由工业部门发展而引发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就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方方面面的一连串变化。本文认为,中国工业化引起了长期结构变化,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从中国人民参与工业化进程切入,构建起经济增长与大规模减贫之间的机制性解释。从中国工业化的阶段性变化入手,还能够为理解中国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后,探索进一步实施精准减贫的方向。更进一步地,从长期视角提炼中国大规模减贫的经验,还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制定长期的经济发展与减贫战略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工业化生产生活方式大规模减贫

作者简介:

黄阳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文章目录
嵌入于工业化进程的大规模减贫
  • (一)就业和工资性收入增长
  • (二)城镇化与发展机会
  • (三)消费者主权与扶贫手段创新
改革开放是中国实施工业化减贫的关键
  • (一)以体制改革驱动的工业化与区域性减贫(1978~1992年)
  • (二)以扩大开放驱动的工业化与全国性减贫(1993~2011年)
  •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精准扶贫(2012年以来)
·小结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