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中国工业化与大规模减贫:40年回顾与展望
作者:
黄阳华
出版日期:
2019年11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大小:
1.22 MB
报告字数:
10773字
所属图书:
国际减贫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下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1.43-56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
摘要:
面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大规模减贫成就,本文关心的问题是:如何理解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与大规模减贫之间的机制?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工业化是指一个经济体由工业部门发展而引发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就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方方面面的一连串变化。本文认为,中国工业化引起了长期结构变化,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从中国人民参与工业化进程切入,构建起经济增长与大规模减贫之间的机制性解释。从中国工业化的阶段性变化入手,还能够为理解中国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后,探索进一步实施精准减贫的方向。更进一步地,从长期视角提炼中国大规模减贫的经验,还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制定长期的经济发展与减贫战略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工业化
生产生活方式
大规模减贫
作者简介:
黄阳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相关报告
中国经济增长、波动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
中国农民市民化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依从
城乡协调发展:基于居民收入差距视角
河南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概述
后发现代化、有效国家与中国经验
成功推进工业化的强大国家能力
发展视域下的贫困问题
市场化与乡土情理的拉锯(1993~2009年)
绪论:工业化时代的政治发展
Industrialization and Large-scale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 Review and Outlook of the Past 40 years
文章目录
嵌入于工业化进程的大规模减贫
(一)就业和工资性收入增长
(二)城镇化与发展机会
(三)消费者主权与扶贫手段创新
改革开放是中国实施工业化减贫的关键
(一)以体制改革驱动的工业化与区域性减贫(1978~1992年)
(二)以扩大开放驱动的工业化与全国性减贫(1993~2011年)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精准扶贫(2012年以来)
·
小结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