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作者:
荣兆梓 华德亚 王亚玄
出版日期:
2019年4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大小:
877.75 KB
报告字数:
9451字
所属图书: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19年第2卷第1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新一轮科技革命及其引发的产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前景会有什么影响?它是进一步强化了马克思预见的科学依据,还是否定了共产主义的可能前景?本文从现代以来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不变趋势和最新特点的讨论出发,对此做出回答。产业革命的不变趋势是机器对人的劳动的替代,社会生产过程的日益自动化。马克思据此得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固有逻辑必将导致商品价值生产的消亡的结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是计算科学与生物科学的进展使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成为可能,一种人机合一的分布式自组织的超生物系统正在发展并且逐步显现其优势。这对未来社会的走向有什么影响?文章指出,分布式网络系统的发展证明分散决策的市场经济不可替代性的观点是错误的,现代科技发展证明了市场经济终将被更具适应性、更加有效率的建立在分布式网络系统基础上的新计划经济所取代。当代社会主义能够以其特殊的制度优势突破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持续地推进社会进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关键词:

自动化智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计划经济

作者简介:

荣兆梓:1949年生,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导。曾任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现任安徽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经济学会副会长。在《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劳动平等论: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研究》等著作多部,获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次。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马经史学会理事、安徽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所有制理论、企业理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著和编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通论》《企业制度:平等与效率》《劳动平等论: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研究》等。

华德亚: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王亚玄:安徽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