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网络时代的青年参与意识

作者:
杨林香
出版日期:
2015年7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大小:
1.33 MB
报告字数:
20340字
所属图书:
青年参与意识研究(1949~201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青年参与意识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平台,形成新的公共领域和传播领域。网络对民主的促进不仅表现为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改变了青年的生活、思维和行动方式。从1994年4月中国与国际互联网全功能接入以来,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四权有了重要保障,网民参与影响了公共政策的走向,其民主意愿表达和权利诉求以病毒传播式聚集并放大,拥有从众,形成巨大的现实压力。不仅参与,甚至“围观”也能产生巨大的压力。政府以崭新的姿态回应网络时代青年参与意识的新发展,电子政府、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开拓新的信息沟通渠道,网络问政、网络问责、网络反腐等成为常态,互联网上思想交锋激烈、利益诉求多元、舆论生态复杂,使网络不仅成为一个平台,一定意义上还成为影响现实生活的“最大变数”。通过网络,青年对公共事务的参与、表达、监督更便利和更快捷,并由此形成新的公共精神和公共价值。网络时代青年参与意识的发展也因此呈现出新的特色。
关键词:

政治参与青年网络时代

作者简介:

杨林香:0 1974年生,福建邵武人。201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博士学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赴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访学进修。获得教育部2012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荣誉称号、首届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入选教育部2012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课题2项,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获得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主持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培育项目。担任福建省伦理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网络时代的“众神狂欢”
  • 网络促进参与主体的平等性
  • 网络促进参与过程的互动性
  • 网络促进参与效果的有效性
第二节 当前青年参与意识发展调查
  • 青年对民主的基本认识
  • 网络对青年参与意识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网络时代青年参与意识发展的特点
  • 青年民主参与的领域进一步扩大,虚拟公共领域成为重要平台
  • 网络民主打破青年对“选举民主”的迷思,促进“参与民主”的实现
  • 网络民主中青年理性参与和情绪宣泄相互交织
·小结 网络时代喜忧参半的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