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谁来种地”困境及路径选择

作者:
康静萍
出版日期:
2015年4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大小:
1.13 MB
报告字数:
17240字
所属图书: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农村人口“空心化”引致的“谁来种地”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以至于被提上2013年年底的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议程。大多数农户家庭的青壮年成员外出打工,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也在继续加强,农民工从业人员在农忙期兼职农业的现象明显,以致学生成为农业生产的临时工。农业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造成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规模经营受限,并带来食品安全风险。然而,由于农业的比较收益远低于非农产业,农村的公共品供给不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再加上农业的收入方式(即不是按月领薪)不适合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使得年轻人不愿当农民。因此,要破解“谁来种地”这一困局,就需要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实现规模经营,以提高农民收入;需要完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体系,以留住年轻农民种地;还需要把农业工人纳入劳动管理范围,培养新型的职业农民。

关键词:

职业农民规模经济劳动力供给种地

作者简介:

康静萍: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资本论》与当代经济问题研究所教授

文章目录
·引言
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给存在的问题
  • 1.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人数不断增多
  • 2.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趋势在继续加强
  • 3.农业从业人员兼业现象明显
  • 4.刚毕业或在校的学生成为农业生产的临时工
农业劳动力短缺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 1.劳动力短缺引起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导致种植农户增收困难
  • 2.劳动力和资本短缺,导致土地规模经营难以实现
  • 3.劳动力短缺导致农产品安全问题堪忧
农业劳动力后续不足的原因
  • 1.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远低于非农产业
  • 2.家庭承包经营土地的收入方式难以吸引年轻人
  • 3.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留不住青年农民
培育新型农业工人的对策建议
  • 1.土地制度变革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 2.完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体系,是留住年轻农民的环境基础
  • 3.把农业工人纳入劳动合同管理范围,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