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扶贫开发实践与思考

作者:
郑宝华
出版日期:
2021年10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大小:
890.08 KB
报告字数:
31425字
所属图书:
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定要消灭贫穷。这是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谆谆教诲和孜孜追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展开了专门的农村扶贫工作,重点是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以此带动贫困人口得到较快发展,进而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实践切实使广大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使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使贫困人口的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过去的农村扶贫开发,重点针对的是贫困地区,而不完全是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由于瞄准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也就出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前两轮扶贫每当贫困人口减到3000万左右就减不动”的“怪象”。脱贫攻坚是打破这一“怪象”的重要举措。为此,需要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扶贫开发实践进行梳理和思考,目的是回答为什么要推动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重要举措的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扶贫开发贫困家庭

作者简介:

郑宝华:博士,现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2000年被评为云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005年获云南省人民政府“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6年创办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至2020年;2008年被评为云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2年被聘为二级研究员;2016年被评为云南“文化名家”;主持完成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研究项目50多项;为世界银行、欧洲联盟、联合国有关机构及其他国际组织援华项目提供咨询服务近百次;出版学术著作8部,在《中国农村经济》《经济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约100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历程回顾
  • “重要议事日程”工作阶段(1986~2000年)
  • “中心任务”工作阶段(2001~2010年)
第二节 重大举措
  • “重要议事日程”工作阶段的扶持政策和举措
  • “中心任务”工作阶段的新举措
第三节 显著成效
  • 贫困人口数量快速下降
  • 贫困地区粮食安全得到较好保障
  •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
  • 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