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概念辩证法——以货币、信用与银行为例

作者: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
报告页数:
50页
报告大小:
924.61 KB
报告字数:
35311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辩证法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书在前面四章分别以《巴黎手稿》、《哲学的贫困》、《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为中心对马克思辩证法做了专门的研究,基本阐明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领域内以社会关系为思想通道和现实基础理解和改造黑格尔辩证法,并建构自身辩证法思想的过程。在本章,笔者打算以货币、信用和银行为例探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概念辩证法,这是一项关于马克思辩证法的案例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考虑。一是马克思对辩证法的改造是以概念的方式展开的。这个概念是在黑格尔的意义上使用的,即它是对现实存在的本质性理解和表达。在这个意义上,交往异化、社会关系、生产关系、货币、资本等都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思想对象和建构载体。也就是说,辩证法是在这些概念的展开和批判中得以呈现的,进而它又被应用于对这些概念的综合把握之中。货币、信用和银行作为现代社会关系的概念表征及其演进过程,正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马克思辩证法特色的运思方式。二是马克思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贯穿了从《巴黎手稿》到《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的整个政治经济学批判过程,明显地体现了马克思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在关系。这种内在关系最为重要的方面在于马克思对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解。正如前文所述,其实从《巴黎手稿》开始——在劳动异化的意义上揭示黑格尔辩证法的消极方面,因为它的抽象形式遮蔽了现实的人的异化;而在交往异化的意义上才发现了其积极方面,因为它以积极的异化形式把握到了真正的人的生命形成过程及其运动,所以被给予了充分肯定——马克思把对辩证法的理解和改造与人的生命活动联系在了一起。这也就是我们在本章论述货币、信用和银行时,将它们与人的存在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货币政治经济学马克思辩证法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货币与人的存在方式
  • 赫斯:货币与人的无机结合
  • 马克思:货币与人的有机结合
  • 货币在人的存在方式演变中的作用
  • 结语
第二节 信用与人的存在方式
  • 异化逻辑中的信用
  • 资本逻辑中的信用
  • 金融资本中的信用
  • 结语
第三节 银行与人的存在方式
  • 银行作为货币、信用的完成:交往异化的完成形态
  • 生息资本、虚拟资本与银行:生产关系的最高颠倒
  • 银行与金融资本:资本逻辑的抽象统治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