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方面,自1847年写完《哲学的贫困》后数十年,马克思没有再发表相关鸿篇巨制,直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导言”和第1~7手稿被称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简称《大纲》),我们才得以窥见他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学界关于《大纲》和《资本论》的关系的讨论表明,虽然在谋篇布局和具体内容上,二者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前者是由生产逻辑主导,后者是由资本逻辑主导,但是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上,它们又具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就体现在马克思以社会关系为思想通道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与应用上。具体而言,“导言”呈现了以社会关系为思想对象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货币章”和“资本章”体现了由货币向资本转化的辩证法。深入《大纲》文本,可以发现马克思是以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及其历史发展为思想通道进一步建构了自身的辩证法。同时,马克思把辩证法思想也应用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去,赋予了它们以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表述。特别是在“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等章节中,马克思对未来共同体的理解就是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下被把握和表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