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我们家与KAAD

作者:
宗晓兰
出版日期:
2015年9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大小:
959.99 KB
报告字数:
7709字
所属图书:
莱茵访学:中国学人的德国记忆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我们家与KAAD结缘,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家庭成员当时的情况:我爱人卢亚锋,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青年骨干教师,教研室副主任;我,西安市园林技工学校普通政治课教师;我们的孩子卢贝克,两岁。到1995年,我们一家三口在陕西师范大学九号宿舍楼的一间18平方米的宿舍已经居住两年多。这种宿舍楼简称筒子楼,专门提供给年轻教师居住。每间宿舍都住着一家人,每层楼道里有一间公共水房和公用厕所,每家门口都搭着自家的灶台。每逢吃饭时间,只要从楼道走过,每家做什么饭都会一目了然。如果人们熟悉20世纪90年代初风靡全国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就不会对我们的居住环境感到陌生。这也是当年很多高校青年教师真实生活的写照。

关键词:

德国KAAD语言学习汉克杰博士

作者简介:

宗晓兰:宗晓兰,1967年10月出生,陕西省三原县人。1990年毕业于西安师范学院(大专)政治教育专业。1990年7月至1997年12月任教于西安园林技工学校,教授伦理学课程。1997~2004年先后在德国波恩大学与哈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学习社会学,2004年7月在哈雷大学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2004年7月在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钛合金研究所任科研秘书。2005年9月以来在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系担任讲师,从事社会学教学工作。2010年9月起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学习,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宗教学专业,研究方向是西方基督教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卡尔·拉纳的教会职务思想研究》。

文章目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