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性后现代”命题出现以后,人们对既有后现代诸多负面义项界定与行为合法性产生怀疑,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正向度价值判断转换。因为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界面延展过程中,即使如“拼贴”这样一种从前所理解的单一技术操作工具或操作方式,如今实际上都已经具有社会构成的黏合本体杠杆意义,尤其呈现为日常生活符号价值追求赖以实现的创意本体工具或方式之一。更深层的问题还在于,它在意义生成的社会本体建构中,带来了一系列迫使我们深度思考的社会后果与价值问题。
拼贴艺术创意本体社会本体建构后现代社会创意时代
王列生:男,1959年1月生于安徽省宿松县,文学博士后。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公共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公共文化政策、文艺人类学两个专业方向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文学评论》、《北京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文艺人类学》、《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文化制度创新论稿》等学术著作9部,参加过包括“十二五规划”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