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征粮中的农民与国家关系:观察现代中国构建的一个视角——以抗战时期的晋陕根据地为例

作者:
董佳 DongJia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大小:
1.45 MB
报告字数:
19309字
所属图书: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第2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1940年后,根据地面临严重财政经济困难,为巩固社会秩序、保障部队供给,中共加强了粮食征收力度。此举遭到农民的普遍抵制和抗拒。为解决矛盾,中共在征收方式上先后诉诸村干部调查、群众监督、派遣工作团、民主评议和开群众大会等办法,有效抑制了征粮中实际出现的命令摊派、隐瞒包庇、徇私情和干部贪污等问题,假报可耻、拒交受罚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国家取得了控制和汲取农村资源的压倒性胜利。然而,这种公权力的扩张和社会矛盾的解决,并非一种常态化的现代方式,而是以农民丧失自主行为能力为代价的。这种国家与农民的不对等关系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沿用,成为新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框架和政治底色。事实证明,革命取得胜利后,极易陷入过去的窠臼。如何避免“黄宗羲定律”,走出历史的“三峡”,建立正常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国家与农民关系公粮征收现代国家建构

作者简介:

董佳:男,山西太原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DongJia:

文章目录
·征粮问题的出现
·农民的抵制
·派遣工作团
·开评议会、群众大会
·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