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欧洲儿童观的演变与儿童文学的产生
作者:
张生珍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大小:
1.59 MB
报告字数:
7980字
所属图书:
文化自信与中国外国文学话语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9.140-148
王春雨
摘要:
童年,作为个体一生的必经过程,直到18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民族国家的兴起以及宗教自由,才被逐渐视为拥有独特特征与需求的人生阶段,相应的,这个阶段对应的集体才被理解为具有社会属性的群体。在西方400多年的历史中儿童充满了生物学、社会学、文化等含义的指涉。在西方历史语境中,儿童文学的发展与欧洲民族主义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密切联系在一起。儿童观的形成受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文化、科学发展水平所制约。梳理儿童观演进的历史、构建面向未来并体现时代精神的儿童观,是人类自我意识发展成熟的表现。对儿童认识的时代性转变表证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变化。
关键词:
儿童观
欧洲儿童观
儿童文学
作者简介:
张生珍:
相关报告
论欧美文学中国化进程研究的必要性
超越“简化”,摈弃“放大”——关于当代中国的外国文论引介的一点反思与探索
思想史语境中的文学经典阐释——问题、路径与窗口
外国文学研究呼唤有我之境
文化自信缺失时代的学术生产——以《世界文学史纲》中的美国文学叙述为中心考察
文学中的18世纪英国
古代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文化语境与希伯来智慧文学
当代俄罗斯文学的魅力“环舞”
俄罗斯文学与现代化转型之关系的历史回望
2005年以来俄罗斯的肖洛霍夫学回顾
文章目录
·
欧洲儿童观的演变
·
儿童文学的产生
·
儿童文学的道德教诲功能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