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乡村精神家园的感知性建构

作者:
戴蔚
出版日期:
2021年9月
报告页数:
42页
报告大小:
1.78 MB
报告字数:
32242字
所属图书:
意义·形象·话语:电视传播与乡村精神家园建构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首先阐释了乡村精神家园的符号表征,包括电视传播中的乡村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与文化空间;其次,本文分析了乡村精神家园的具象感知,指出电视传播主要通过综合运用电视语言符号建构具体生动的形象,寓意义于形象之中,在自我意识中建构乡村精神家园的形象;最后,本文探讨了建构乡村精神家园的影像策略,指出在乡村精神家园的视觉形象建构中,动态影像对乡村精神家园的表象统合、形象呈现及传播效果等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电视传播乡村文化电视符号动态影像

作者简介:

戴蔚:女,湖北宣恩人,苗族,博士,湖北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播、传媒文化、纪录片理论与创作。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公开发表《主流媒体传播与当代农村文化创建研究》等学术论文20余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空间型构:乡村精神家园的符号表征
  • 电视传播中的乡村物质空间
  • 电视传播中的乡村社会空间
  • 电视传播中的乡村文化空间
第二节 形象建构:乡村精神家园的具象感知
  • 语法逻辑:电视传播中的形象生成机制
  • 媒介形象:乡村精神家园形象的电视呈现
  • 形象感知:乡村精神家园形象的受众接收
第三节 表象统合:建构乡村精神家园的影像策略
  • 多模态协同:视觉呈现的符号策略
  • 图像景观:视觉呈现的修辞策略
  • 符号统觉:视觉呈现的受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