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作者:
崔琳
出版日期:
2022年9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大小:
1.12 MB
报告字数:
24977字
所属图书: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09.69-102
韩保江
摘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也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党中央提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够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根本目标上是理论同源、高度一致的,在内在逻辑上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在实践进程中是同时并举、彼此支撑的。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这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深刻指出:“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高质量发展能够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做大蛋糕”,实现生产力的跃升,才能够在整体上提高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裕,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全民受教育程度、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升,这将为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此外,从世界范围的现代化历程来看,那些成功由中等收入国家成长为高收入国家的典型经验中,塑造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对于经济社会的稳定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者密不可分,是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本章从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实施“四化同步”战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五个方面系统阐释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对于高质量发展所提出的内在要求,探析高质量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物质文明
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崔琳:
相关报告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历史超越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根本特征
以“两个毫不动摇”筑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配置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素资源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由之路
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造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网”
以“区域协调发展”打通阻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地区梗阻
以“开发性和精准扶贫”筑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兜底工程
文章目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历史证明的兴国之要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应对现实挑战的治本之策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新发展理念是指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行动“指挥棒”
(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实施“四化同步”战略
(一)“四化同步”战略的基本理论内涵
(二)“四化同步”战略的实践路径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应以创新驱动作为根本战略支撑
(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
(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抓住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个关键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从未间断的实践探索
(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中国要素”
(三)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