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22年09月
出版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完成的最重要的战略任务。它既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关乎民心向背和能否筑牢我们党长期执政基础的政治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必须用好创新发展这个第一动力;第二,必须依靠协调发展这个“内生特点”;第三,必须借助绿色发展这个“普遍形态”;第四,必须依托开放发展这条必由之路;第五,必须用好共享发展这个“关键一招”。
-
2022年09月
出版
物质文明作为人类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创造的巨大的物质产品丰腴程度和经济财富的集中表现,不仅依赖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包括文明赖以存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依赖于人们认识物质世界和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而且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高度相关。根据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人类物质文明形态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形成之前,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的物质文明、奴隶社会的物质文明、封建社会的物质文明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人类社会所经过的各种物质文明形态相比,呈现“非剥削性”“非侵略性”“可持续性”“开放性”“人民共富性”“人的全面发展性”,从而创造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崭新形态。
-
2022年09月
出版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决定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决定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者共同决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途径与目的,进而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根本特征。
-
2022年10月
出版
本文概述了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要突出的特点一是人民性;二是政治性;三是科学性;四是实践性;五是开放性;六是民族性;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这些理论品格也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和体系建设要遵循的理论品格。
-
2022年09月
出版
对外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本着向世界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对外开放为国内改革和制度创新输入了源源不断的外生动力。兴办经济特区、实施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进而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并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从而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强大的外在动力和国际环境保障。
-
2022年09月
出版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和艰巨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离不开人力、资金、物质、技术、政策的“硬投入”,更需要“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正确的价值观”和“精气神”的“软投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文化和精神的力量,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样的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因此,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充分凝聚起全社会推动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
-
2022年09月
出版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没有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将成为如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奋斗目标,进而建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证。
-
2020年09月
出版
-
2021年06月
出版
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最重要一环。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对国家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从“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而实施的“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政策到“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市场生产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并确立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进而形成了“人民至上基准”“生产力基准”“经济效率基准”“新发展理念基准”“经济安全基准”“综合国力基准”等独具中国特色的国家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衡量基准,进而找到了推进我国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