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的三重逻辑
作者:
吕炜
出版日期:
2022年10月
报告页数:
8页
报告大小:
862.44 KB
报告字数:
4245字
所属图书:
通向真理之路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0.48-55
裴长洪
周文
赵克斌
摘要:
本文概述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的三重逻辑:主要内容有财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的三个逻辑;中国特色财政学建设的三个原则:一要在政党和国家的框架下认识财政;二是财政学的研究必须以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才能解释财政背后的政治经济过程;三是财政学的研究和建设,特别是中国财政学的研究和建设,必须扎根于中国共产党改革的措施中。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财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简介:
吕炜:
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 校长,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
相关报告
以监督制约权力为核心推进财政部门党风廉政建设
中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强汲取—高发展”特征
小资金、大杠杆:鼓足乡村振兴的“钱袋子”——基于清远市涉农资金整合的调查研究
法国调节学派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它的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立足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文章目录
·
财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的三个逻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的理论逻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的历史逻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的实践逻辑
中国特色财政学建设的三个原则
(一)要在政党和国家的框架下认识财政
(二)财政学的研究必须以政治经济学为基础,才能解释财政背后的政治经济过程
(三)财政学的研究和建设,特别是中国财政学的研究和建设,必须扎根于中国共产党改革的措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