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2021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十大事件”
作者:
沈费伟
出版日期:
2022年10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大小:
1.02 MB
报告字数:
6489字
所属图书:
乡村振兴学术观察(2021~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0.10-20
刘祖云
杜焱强
摘要:
本文列举了2021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十大事件”:2021年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2021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2021年7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2021年9月3日,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科学技术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的通知》;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对外发布;2021年11月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2021年12月14日,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印发《“万企兴万村”行动倾斜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专项工作方案》;2021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数字乡村
作者简介:
沈费伟:
管理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相关报告
数字乡村治理如何达成?
中国整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中国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研究述评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
湖南、新疆、海南乡村振兴大事摘编
2022年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形势与经验总结
以“三精”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广东乡村振兴迈进全国第一方阵
2020~2021年中国乡村振兴舆情分析与未来展望
2019~2020年长沙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2021年江苏数字乡村发展报告
文章目录
事件一 2021年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入选理由
社会影响
事件二 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
入选理由
社会影响
事件三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入选理由
社会影响
事件四 2021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
入选理由
社会影响
事件五 2021年7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入选理由
社会影响
事件六 2021年9月3日,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科学技术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的通知》
入选理由
社会影响
事件七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对外发布
入选理由
社会影响
事件八 2021年11月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入选理由
社会影响
事件九 2021年12月14日,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印发《“万企兴万村”行动倾斜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专项工作方案》
入选理由
社会影响
事件十 2021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
入选理由
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