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数字乡村治理如何达成?

作者:
武小龙 张亚楠
出版日期:
2022年10月
报告页数:
37页
报告大小:
1.32 MB
报告字数:
27697字
所属图书:
乡村振兴学术观察(2021~202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拟以赋能理论为基础,以美国数字乡村为研究样本,重点从“技术—治理能力”的角度构建“赋能主体—赋能客体—赋能手段—赋能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过程机理展开分析与考察,旨在提炼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数字乡村治理的有效方案,从而为新时代中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及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启示。
关键词:

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乡村赋能型治理

作者简介:

武小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亚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问题提出
赋能型治理:数字乡村建设的一个分析框架
  • 1.理论意涵:赋能理论的发展及研究应用
  • 2.框架建构:“赋能型治理”与数字乡村的内在契合
美国乡村数字治理的赋能主体及客体
  • 1.赋能主体:政府、私营组织、第三部门及农村精英的联动
  • 2.赋能客体:“数字+N”的场景应用
美国乡村数字治理的赋能手段
  • 1.政策赋能:制度供给与乡村数字化建设
  • 2.数据赋能:数据连接与乡村精细化发展
  • 3.平台赋能:数据整合与乡村数智化治理
美国乡村数字赋能的影响效应
  • 1.微观层面:提升农民数字素养
  • 2.中观层面: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 3.宏观层面:促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
结论与启示
  • 1.治理主体:健全数字乡村的组织机制
  • 2.治理客体:明确数字乡村的应用场景
  • 3.治理手段:完善数字乡村的赋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