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虚拟交往的发展与虚拟社会的形成

作者: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34页
报告大小:
942.45 KB
报告字数:
25501字
所属图书:
虚拟交往的哲学探析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532页。这就肯定了社会可以具有多种形式,并且认为不论社会以何种形式展示在人们面前,都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交互作用与社会形式具有对应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是通过交往活动发生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社会形成的条件,而交往方式的变化也会引起社会的变化。交往活动具有能动性,具有变革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功能。虚拟交往是人类交往方式的大变革,带来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调整,这一切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甚至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社会——虚拟社会。虚拟社会是虚拟交往扩大的结果,也是其必然产物。虚拟社会虽然不能被称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却有着迥异于其他社会的特点和结构。

关键词:

虚拟社会历史唯物主义虚拟交往社会形态理论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虚拟交往的发展
  • 虚拟交往规模的扩大
  • 虚拟交往作用的深化
  • 虚拟社会的形成
第二节 虚拟社会:信息时代社会形态的新变化
  • 对信息时代社会形态的几种描述
  • 虚拟社会与社会形态理论
  • 虚拟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虚拟社会的结构及其突出矛盾
  • 虚拟社会的组成结构
  • 虚拟社会中矛盾的新特点
  • 虚拟社会中矛盾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