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马克思“机器代替劳动”视角下的工资和劳动收入份额
作者:
王艺明
出版日期:
2022年10月
报告页数:
5页
报告大小:
725.22 KB
报告字数:
2179字
所属图书:
通向真理之路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0.118-122
裴长洪
周文
赵克斌
摘要:
本文简述了马克思“机器代替劳动” 视角下的工资和劳动收入份额;并指出人工智能是一把 “双刃剑”,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在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时代,我们既要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保驾护航,使之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也要尽量减少它带来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人工智能
作者简介:
王艺明:
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教授,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财政理论。
相关报告
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Ⅱ:技术进步、复杂劳动还原与经济增长的潮涌
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Ⅰ:资本积累框架下的剑桥方程与经济增长
马克思诞辰两百年:劳动价值论的持久生命力
国际价值实体的决定
马克思经济思想在西方的发展及其时代命运
非等价交换的国际价值量形成机理与世界劳动总量的分配
国际货币、国际价值与汇率机制
2020年我国数字时代的创新创意、信任及伦理道德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人工智能反思
2020年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