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放管服”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
作者:
张占斌
孙飞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
报告页数:
19页
报告大小:
2.1 MB
报告字数:
14918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第六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1.55-73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中国“放管服”改革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其实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政府层面的贯彻与实施,是政府以“放”为核心,以“管”为抓手,以“服”为支撑的系统化、协同化的行政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行政改革理论体系和深刻内涵,又凸显了伟大的实践价值。但是,在大家津津乐道于中国经济改革的伟大成就时,却没有人关注到行政改革在这一伟大转型过程中作出的决定性贡献。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新起点,有必要对中国“放管服”改革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探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把握规律、提炼经验,在彰显中国改革中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同时,进一步引领新时代“放管服”改革的实践。
关键词:
实践探索
改革开放
“放管服”改革
理论逻辑
作者简介:
张占斌:
孙飞:
相关报告
河南农村服务业发展态势及对策
创新发展理念的广东实践探索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探索
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解读
论习近平对中华“和”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实践探索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现状及实践探索
朝鲜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与启示
论社会主义全球化
农民合作社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论“从严治党”:理论、历史与现实
文章目录
中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逻辑动因
(一)“放管服”改革的演进逻辑:契合了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放管服”改革的逻辑重心:深化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放管服”改革的逻辑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放管服”改革的逻辑条件: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变革与普及的大势
(五)“放管服”改革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人民福祉
中国“放管服”改革的基本经验
(一)围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放管服”改革逻辑主线
(二)围绕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形成了以市场化为主导的“放管服”改革的逻辑指向
(三)始终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科学方法论
(四)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形成了创新驱动“放管服”改革的逻辑动力
新时代中国“放管服”改革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放管服”改革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参与度不够
(二)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滞后,依法改革保障不足
(三)“放管服”改革动力不足,尚未形成良性的自我运行机制
(四)监管服务效能依然不高,围绕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政府职能转变面临诸多挑战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
(一)重视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基层声音的有机结合,强化政府的执行力和改革政策的落实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
(三)加快形成强劲的改革动力机制,引领处于深水区和攻坚期的“放管服”改革
(四)优化改革职能,注重改革政策效果提升,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