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

作者:
朱益飞
出版日期:
2022年10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大小:
904.98 KB
报告字数:
19480字
所属图书: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任何一个国家所提倡的爱国主义都是具有阶级属性的。那么,我们究竟需要奉行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这是当前增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它也是在世世代代繁衍的中华民族根基上建立起来的。我们所秉承的爱国主义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也应当是很好地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爱国主义。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从根本上来说,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这是方向和旗帜问题;提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也是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这是底蕴和根基问题。在教育的内容这个问题上,我国高校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要深刻理解和切实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深入挖掘和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从何而来?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内涵是什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哪些是需要传承和发扬的?在实践中如何来体现?这一系列基础性问题构成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亲和力提升的必要理论前提,也是本文需要重点阐述的内容。
关键词: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

朱益飞: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现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党的文献》《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各1项,市厅级项目6项。获江苏省优秀理论成果奖2项,市厅级获奖10余项。入选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优青、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文章目录
爱国主义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爱国主义的理论
  • (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
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流
  •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发展历程
  • (二)家国情怀是传统爱国主义思想的最集中表现
  • (三)对国家忠诚与担当是传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